|
|
|
|
|
2009-05-12 本报记者:付碧莲 来源:国际金融报 |
|
|
“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全力应对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党中央审时度势,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效果正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积极的变化,形势比预料的要好。”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在复旦大学的“上海论坛2009”发表演讲时指出。 苏宁表示,中国的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GDP的环比上升,经济增长出现回升的迹象;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对外贸易降幅减缓,贸易顺差继续扩大;货币供应量回升,货币流量回升。 不过,苏宁同时指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见底尚难判断,外部环境仍然严峻,保持出口的目标难度仍然比较大。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工业生产仍然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物价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就业压力也继续存在,经济止衰回升的计划还有待观察。”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业仍然保持健康稳定的运行态势:一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足;二是金融机构稳健;三是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在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衰退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要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大局,充分发挥金融业自身优势,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更大的贡献。”苏宁表示。 首先,发挥金融的积极作用,确保社会资金宽松。满足经济发展对银行信贷的合理需求。引导商业银行树立正确经营理念,科学制定考核体系,促进信贷均衡投放。 其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信贷经济发展的质量。为实现新一轮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引导金融机构区别对待,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合理均衡放款,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加大对民生工程、“三农”、重大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 三是继续稳步推进金融创新。全面推出利率交易,进一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推进进出口核销制度的改革,改善服务贸易的管理,支持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健康发展。积极稳妥便利企业对外投资,支持企业走出去,做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加强跨境资金流出流入的管理。 四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稳定金融稳定。坚持风险管理底线,加强风险管理分析,增强金融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