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平:私募基金有助改良本土企业融资土壤
    2007-06-08    记者:王磊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天津6月7日电 即便在中国资本市场渐趋火热的情况下,本土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题。而私募股权基金的出现,似乎成了“救命稻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胡德平今天表示,企业为谋求快速发展,卖出自己的股权来获得必需的资金,未尝不是合理选择。
    资金渠道不畅,一直是本土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而正呈现繁荣迹象的资本市场,也无法满足数量庞大的中小型企业融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此间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存在着两大“软肋”,其一是公司债发展缓慢,其二是私募股权市场发展滞后,难以培育优质的上市公司资源。她说,中国应该更多地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在我国,企业上市股本总额不能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同时公开发行的股份要达到公司股份总额的25%以上。这对于许多成长型企业来说是个“高门槛”。吴晓灵称,一些企业从出生,到它能够公开上市,中间这一段时间它的股本来源应该是靠场外的私募方式来获得。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被认为是企业成长的“催化剂”。通常来说,成长型企业可能拥有一个绝妙的商业模型,或一项颇具推广价值的新技术,惟独缺乏的是启动市场的资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扮演的就是雪中送炭的角色。当然,私募基金将分享企业快速成长或上市之后的股权收益。
    一直以来,各方人士都在呼吁“培育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开辟创业板”,但雷声大雨点小。
    从6月6日开始,天津召开为期3天的“2007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这是国内第一次召开全球范围的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资金缺口企业面对面的“速配大会”。一方是207家来自全球的各类投资基金,他们手中掌控着超过4700亿美元的资金。另一方,是国内918家需要资金给养的工商企业。
    胡德平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使中国企业的融资土壤得到改良,“土壤质量改良好,才能涌现出更多的像华为、海尔、联想这样的企业来”。
  相关稿件
· 吴晓灵:金融机构应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2007-06-07
· 企业与私募基金“对对碰”心情急迫 2007-06-07
· 专题报道:私募股权基金 2007-06-06
· 合伙制私募基金还要过三道坎 2007-06-06
· 海归律师眼中的私募股权基金:监管越少越好 200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