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不理想 海王生物大肆变卖资产扭亏
    2007-05-10    记者:杨珺 朱瑞娟    来源:《京华时报》2007-05-09 101版

  “要干更要肝。”“第2天舒服一点。”凭借着响亮的广告词和准确的市场定位,海王金樽早在几年前就一炮而红。如今,其母公司——上市公司海王生物却因为主营业务不理想,沦落到了要依靠卖股权获利来扭亏的地步,以避免被戴上ST帽子。

逃脱ST命运

  4月26日,深圳海王生物公布的2006年年报显示,继2005年巨亏7.41亿元之后,终于遏止住了继续亏损的势头,净利润“转正”并达到4274万元。虽然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该公司仍然亏损近6000万元。不过,无论如何,海王生物总算逃过了一劫,避免了因连续两年亏损而被实施特别处理。
  按照海王生物股改承诺,公司2006年净利润以不得低于4000万元,否则控股股东海王集团将在年报公告后提出股份追送议案,以资本公积金向流通股股东定向转增。
  对于这份净利润数字刚刚达到4000万元承诺的“惊险”年报,海王生物董秘戴奉祥在4月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6年的净利润之所以有如此的“长进”,一方面是公司管理费用的大幅度削减,由2005年的4.4亿元减至2006年的2.2亿元;另一方面是公司陆续处置了不良资产,提高了资产质量所带来的成效。
  此前,海王生物还承诺2007年实现净利润1亿元。戴奉祥表示,2007年公司有多个盈利能力提升点,如调整后的公司制造系统、事业部营销体系已经正式运营,流感疫苗正式上市,商业物流系统转型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因此公司有信心完成这个目标。

主营业务并不理想

  4月28日,海王生物公布了第一季季报,净利润1345万元,并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为亏损或者与上年同期相比发生大幅度变动。由此看来,海王生物距离1亿元净利润的目标似乎颇为遥远。
  年报显示,公司去年主营业务收入仅比2005年增加了1.23%,可谓进展缓慢。据了解,海王生物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块,一块为医药制造,另一块为医药商业物流。
  记者在“主要控股公司业绩”一栏中看到,海王生物各子公司在医药物流领域成绩不尽如人意:3个从事医药物流的子公司去年总共亏损3538万元,该部分主营业务收入比2005年减少5.82%。唯一的亮点是医药制造的保健品部分,海王金樽、牛初乳等销售收入比2005年增加779%,生产和销售上述产品的子公司深圳海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878万元,成为贡献主营业务利润的“功臣”。
  海王生物董秘戴奉祥并不否认公司主营业务利润并不理想的事实,他对记者说:“虽然公司在提高资产质量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是总体情况还不是很理想。”
  对此,招商证券分析师李阳在4月2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但由于主营业务进展缓慢,长此以往,海王生物“将不会走得太远”。

卖资产扭亏

  既然主营业务利润并不理想,那么海王生物的年报何以报告“扭亏为盈”?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海王生物2006年实现扭亏,靠的是“剑走偏锋”——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卖股权和卖资产动作。
  2006年12月14日,海王生物宣布将全资控股子公司—— 深圳市海王银河医药投资有限公司 45%的股份作价1.06亿元转让给海王集团;以不低于1.3亿的价格将间接控股的山东海王闲置的16处房地产、约3.5万平方米房产及120亩土地转让给潍坊市投资公司,并把公司向名派广告公司预付广告费形成的债权中价值7000万元的部分转让给海王集团。
  海王生物上述向海王集团转让的广告费及银河投资股权而获得的收益,都计入了该公司4月26日公布的2006年度报告当中。这对于2005年亏损7.41亿元的海王生物来说,可谓是莫大的救赎。
  因此,对于海王生物为何在2006年如此频繁地转让股权,市场人士认为,很大程度上是海王生物希望留住上市公司这个“壳”而做出的努力。因为2005年的巨额亏损让海王生物面临着退市的风险。
  招商证券分析师李阳认为,海王生物之所以选择2006年来进行如此繁多的股权转让,主要是为了尽快实现净利润的增长,先留住上市公司“这个很值钱的壳”。
  对此,戴奉祥则表示,公司去年的股权转让只是公司长期计划的一个实施,是“陆续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并非刻意所为,而且大股东想接手我们,把上市公司业绩做好”。

  相关稿件
· 中医药常用词汇将拥有标准英文名 2007-04-09
· 福州市:同病不同院医药费竟然相差160多倍 2007-04-04
· 根治教育和医药乱收费问题需推进体制性改革 2007-04-04
· 中医药欲摆脱产业边缘化 知识产权将有特别保护 2007-03-26
· 发展中医药解决“看病贵” 2007-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