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的担心与货币调控的无奈
    2010-03-24    作者:闻涛    来源:证券时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京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0年会的境外代表时指出,去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流动性充裕,贷款均衡可持续,但并未完全如愿。这说明在金融调控和监管上还有缺陷。温家宝说,有些不知情的人,以为是中国政府有意扩大信贷规模。事实上,这恰恰是他每天担心的。
  温总理的这番话道出了中国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的一大困难,即政策的传导链条还很不完善。去年一年,中国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年初制定的信贷调控目标是5万亿元以上,实际信贷投放却达到了9.59万亿,而且投放节奏波动较大。正如温总理所说,这是一个未能完全如愿的结果。而金融体系不健全导致货币政策传导通道不畅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因此温总理提出,要通过改革建立一个完整、健康、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直接着力点是货币政策工具,这些工具最终发挥作用需要依赖银行体系的传导,但是中国的银行体系在传导政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去年的信贷飙升便是最明显的例子。信贷狂潮之所以频繁出现,同我国金融体系的自身特点有很大关系。首先是整个经济的运行高度依赖以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信贷快速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客观需要,经济主体的投资冲动会对银行放贷形成倒逼,对于银行来说,放款数量实际上是一个外生的变量。
  其次,利润结构过分依赖息差造成了商业银行天然的放贷冲动。一方面,中国的商业银行有将近90%的利润来源于存贷款利差,发放贷款是银行安身立命的根本;另一方面,由于中央银行管住了贷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从而保证了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银行追逐利差的难度非常小,只要放出贷款,就意味着创造了利润。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利差收益,因此在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下,抑制银行的放贷冲动会变得非常困难。
  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不但会扭曲货币政策目标,还使得金融风险过多地集中在银行体系,带来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解决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首要方法是发展直接融资体系。
  因此温家宝也在上述同一场合指出,中国重视发展资本市场。即使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松资本市场改革。去年又推出了创业板。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将间接融资为主,变成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
   然而,改革金融体系并非朝夕之功,短期来看,中国还不具备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最理想环境。为了达到货币政策目标,相关部门不得不较多依赖信贷额度调控这一并非完全市场化的工具。在现实的环境下,信贷额度调控成为一种无奈的最优选择。在2007年之前的相当长时间内,中央银行逐渐弱化了对商业银行的直接信贷调控,但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央行在多次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再次启用了信贷额度调控,这一政策延续到了2008年上半年。2008年下半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信贷调控政策开始退出。
   为了管理通胀预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相关部门对银行信贷投放节奏的调控力度再度加强,调控政策在今年得以延续。中央银行在年初提出,要防止信贷月度和季度间的大幅波动。有消息称,在7.5万亿元的总额度之下,相关部门还提出了季度间的投放节奏要求,四个季度的额度分配比例为3:3:2:2,从今年前两月的执行情况来看,严格的信贷调控措施还是发挥了作用。
  与信贷额度调控的立竿见影相比,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展望未来,预计中央银行会在信贷管理的基础之上,继续使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管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短期内可能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于加息,主要的参考指标是通胀情况,而且参考的应是未来的通胀走势,现阶段的通胀苗头更多是受到翘尾因素等影响,并不构成央行加息的理由。
  相关稿件
· 货币调控目标转变意味着什么? 2007-01-25
· 夏斌:货币调控的复杂性“前所未有” 2007-01-24
· 超五成银行家认为下季货币政策将保持现状 2010-03-17
· 房价飙升与货币政策智慧 2010-03-15
· [两会博客]应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