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不妨小步前进
    2010-03-23        来源:南方都市报

    今年两会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堪称焦点话题。媒体热议,民众期盼,代表委员呼吁,官员们表态,直至最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基本共识已经形成:收入分配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更有乐观并不乏权威的声音称,以“调高、扩中、保低”为宗旨的“收入新政”有望今年出台。
  而近日传来的消息则与上述气氛稍显不太协调。据媒体报道,被各界寄予厚望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目前正由国家发改委紧张修改,不久将再次上报国务院。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一位人士证实,“这一次是被退回了,还需要修改”。而另一位发改委官员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否认了收入分配方案被国务院退回的消息。
  不论事实究竟如何,仅各渠道传递出的消息的这种不确定性,就够让人纠结了。后两会时代,民众期盼收入分配新政真若大旱之望云霓,在这个问题上,他们需要的是清晰而坚定的信息,任何模糊和游移,都会使其平添疑虑。尤其是,过去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千呼万唤难出来的事实,在这个时候可能催生出一个经验判断:莫非这一次收入分配改革又遇到了什么麻烦?
  收入分配改革遇到的麻烦,其实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个是争议,第二个是阻力。
  前引报道中说,“对于正在讨论中的新方案,不少专家学者还颇有争议”,这些争议包括该不该设定量指标,要不要出台细则等等;阻力的源头则不言自明,曾经在旧的收入分配格局获利巨大的成员和集团,不可能对利益重新调整表示欢迎。
  争议和阻力都是客观存在,视而不见是不行的,关键在于怎样化解。化解的办法无非两种: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都充分考虑,力争拿出一份皆大欢喜、比较完美的方案;不求尽善,不怕瑕疵,先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慢慢调适。
  现在看来,相关方面倾向于选择第一条路径。应该说,其追求完美的初衷可嘉,但实际效果如何则未必乐观,因为这极有可能导致方案出台的遥遥无期。一位专家说收入分配新政“年底出台就不错了”,肯定不是无根的游谈。而反观民众,与其说他们在期待完美的计划,毋宁说他们更需要的是切实的行动,哪怕这种行动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瑕疵。
   一个容易得到社会各阶层认可的判断是: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利益众多,要想进行根本性调整,绝非短期之内可以完成。既然改革的终极目标在短期之内不可能实现,那么现阶段我们就有必要调低对这一改革的期望值,不必因高悬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标准而束缚行动的手脚。
  自我设限太高,是理想型政治,实践起来往往并不美妙。与收入分配有关的一个例子,财政部最近否决了个税起征点调高的建议,声称其筹划的是一轮综合税改,就让人印象深刻。没有人会不同意财政部官员关于提高个税起征点对收入调节有限的观点,也没有人会反对更缜密更完善的综合税改,问题是再好的计划也是要靠行动来激活的,综合税改旷日持久地只打雷不下雨,公众自然就会质疑:如果我们以调高个税起征点作用有限为由,一方面迟迟不作为,另一方面许诺一个完美的方案却始终悬在空中,那不等于画饼充饥吗?
  所以,当前政府和民众都有必要调低对收入分配改革的期望值。改革总是渐进的,不要指望一次改革就能让我们的收入分配制度同时具备“公平”和“效率”这两极价值。对政府来说,调低期望值,意味着可以从公众反应最强烈又相对最易着手的领域展开行动。综合税改牵涉众多,那就不妨把提高个税起征点作为第一步,让中低收入阶层摆脱拿着只够温饱的工资却还要缴个税的窘境,特殊利益集团盘根错节,“冲破”无望,小小触动一下又如何呢?
  民众调低期望值,则意味对收入新政放弃求全之毁。在任何领域,政府的任何动作,只要能够惠及民生,让多数人受益,就不妨给予赞赏和鼓励。而这种赞赏和鼓励对政府来说又是一种无形的鞭策。相反,如果民众期望值过高,苛求尽善,压力很可能适得其反,使收入分配新政陷入难产。

  相关稿件
· 收入分配改革亦需正视预算监督 2010-03-12
· 收入分配改革去碎片化 2010-03-12
· 垄断企业是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点 2010-03-11
· 要让民众看到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 2010-03-10
· 别让收入分配改革的四大措施“四大皆空” 201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