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3-11 作者:魏英杰 来源:京华时报 |
|
|
今年的国家财政预算报告长达80页,账目更为详细,且配备了五大本说明书,这也许是两会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文本。未承想,预算审议却没有出现热烈的场面。据央视《新闻1+1》等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说,在小组分组审议中,“没有一个人谈到预算报告”。 国家财政预算报告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形容都不过分。政府在过去一年里钱都花哪里去了,怎么花的,下一年准备怎么花?这涉及人大监督的核心,如全国政协委员侯欣一所言,是监督政府最为实质的一环。虽然预算报告从几年前仍属于“机密”文件到如今人手一份,财政预算公开化改革已有很大进步,但是,不足也很明显:一是文本不好读,二是留给代表委员们讨论审议的时间太短。 这里既有专业性的难题,也有程序安排的原因,还有着观念方面的问题。这些其实都是老话题。道理大家都明白,每年两会期间这事儿都备受关注。连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强都认为,政府预算公开的实际执行情况不令人满意。尽管各方都有一定共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却一直未能取得关键性突破。有句话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推动财政预算阳光化的进程大抵也是如此——相关讨论和建议要么停留在“应该如此”的理想化层面,要么老调重弹,每年都把陈酒端上桌。 这说明,财政预算公开化改革,需要一股强大的动力来推动前进。这个动力若非来自于政府本身,只能是向外寻求。能够对这一改革形成压力、起到鞭策作用的,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 英国有句格言:无代表,不纳税。意思是没有人民代表的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换言之,没有人民的同意,人民可以不纳税。这句口号曾经掀起几多风起云涌的历史大事件,这里不详述。需要指出的是,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并不这么简单。征税及其开支均涉及纳税人的钱,当然都要获得人民代表的同意。这就是说,人大代表完全有权利要求政府公开财政预算报告,而这就包括公开多少、如何公开以及公开后如何开支等方面的内容。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理由,而且也应当充分履行自身职责,推动和实现政府财政预算阳光化。这份报告不仅要读得懂,还应安排足够时间,比如提前发放报告文本,以便代表们认真审议。总之,这是代表们的权利,也是不可推卸的职责。如果有人因为报告不好懂或时间不够而放弃这一权利,就等于放弃自身职责。 推动财政预算阳光化的控制器其实就在代表们自己手里——当然,归根结底是在广大民众的手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