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发改委近日出台的相关报告中,特别提出对金融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予以关注。对于信贷资金使用问题,报告认为“进一步强化金融监管,防止信贷资金违规大规模流入股市、楼市”。 实际上,信贷资金被严禁流入股市是金融监管的早定规则,只是这一问题当下被国家发改委提出来,反倒让人感觉值得深思了。从行政部门的职权范围看,国家发改委主要侧重于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监管工作,并无参与金融市场监管的职能与权限。而之所以会在发改委报告中特别提出金融市场违规问题,笔者认为这反映出两个事实:其一,当下违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问题的确非常严重;其二,这一违规问题和发改委所承担的政府投资项目之间存在某些关联。 必须承认的是,尽管信贷资金一直都被禁止进入股市,但从实际执行层面看这一问题很难根治。信贷资金一旦进入到企业账户后,伴随着企业日常繁杂的经营资金往来流动,最终的流向变得很难被监控。对企业逐笔资金流向实施全面监控需要庞大的人力和财力,这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几乎没有现实可行性。换言之,即便监管部门发现企业拿出资金投入股市,也很难判定这些投资资金是属于信贷资金,还是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现实操作中存在的这些难题,不仅决定了监管执行的难度,更为重要的是,也决定了哪些资金才会对监管“风声”更加敏感。 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自身规模不大、信贷规模通常也较小,所以对这些企业信贷资金实施监管的成本要更高,成效则更差。因此而言,真正对信贷资金违规炒股禁令更加敏感的,正是那些规模庞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后者不仅能够操控巨量的资金规模,而且由于国有企业本身拥有“行政地位”,所以更加忌惮行政部门的监管查处,对相关监管措施的变化非常敏感。 分析至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发改委会“越界”提醒信贷资金监管的问题,其中的要害就在于,信贷违规资金的源头与发改委主导的政府投资项目息息相关。自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政府及配套投资资金急剧增长,规模总计为四万亿,而发改委系统所主导的投资资金规模也达到历史天量。从四万亿投资的资金分配来看,绝大多数资金经由发改委审批而流向了国有企业强势领域,比如共有1.5万亿投资将被用于公路、铁路和城市建设等基础投资项目。
为应对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政府资金与信贷资金放出天量有其必然性,但是资金结构的不平衡却会大幅度降低资金使用效率。投资资金规模短期内突然爆发,但合适的投资项目却不可能同步增长,特别是在大量投资项目迅速上马之后,经济效益优良的项目已经越来越缺少,资金与项目者间的矛盾变得愈发突出。国有企业手中的天量投资资金与信贷资金,因此而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作为资金拥有人而言,难免就会把其中的部分资金违规投入股市。尽管国企违规入股市的资金规模难以准确描述,但是大量国有央企纷纷成为各地土地拍卖市场的“地王”,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国企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的必然性。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笔者对发改委参与金融市场监管持保留意见,但是鉴于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就在于发改委,而国企投资及配套资金的使用涉嫌违规炒股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就让发改委“越界”一把。毕竟政府投资资金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发改委本就应该尽到严管严查的职责,而决不能放任投资资金被违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