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在深圳表示,中国的慈善事业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不愿做”,而是“不会做”,这需要在社会理念、机构建设等方面做多方面努力。 鉴于王振耀的特殊身份,我有理由相信,他关于中国慈善事业面临问题的上述论断,是为官方意见。王振耀透露,《慈善法》已通过民政部送达国务院,法律的起草工作进入重要阶段。官方意见很可能左右《慈善法》的内容,出于对慈善法的最大期待,我们应该仔细辨析,中国慈善事业的真正症结何在。 王振耀表示,中国的慈善事业面临的问题已不再是“不愿做”,这一点我极为认同。在慈善上,国人是有历史传承的,而当下,国人的慈善意识更是处于一个高潮期。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使民众的慈善热情获得极大张扬,正如王振耀所说,中国的“慈善事业至少提升了10年以上的水平”。 然而,所谓问题在“不会做”上,却值得商榷。慈善方式本来就应该多种多样,王司长先要解释什么是“会做”什么是“不会做”。但是他说,在中国做慈善还被人误会的情况非常普遍,“有个企业家捐了10亿元出去,马上变成一场道德争论,人们会怀疑他是不是要逃税。”这是“非常古怪的”,比尔·盖茨同样捐了很多钱,但他背后有一个团队为其策划新闻、跟踪善款使用等,这才在社会上起到了良性反应。 当然不能排除误会的可能性存在。但王司长可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公众的怀疑并不都是误会,而无数事实也让他们不得不怀疑。如果专人负责、注重策划才是“会做”,那么慈善门槛将被人为抬高,普通民众将无从投身慈善。 个人以为,今天慈善事业面临的真正症结是“不会管”。公众为什么会怀疑,那是因为现实中确实有人沽名钓誉,确实有人以善谋私,类似现象的存在,说明今天慈善监管的缺失。比尔·盖茨背后有一个团队为其跟踪善款使用,而对普通民众来说,有聘请团队的钱不如多捐一点给慈善事业。 今天慈善事业出现的种种乱象,说明监管机构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主管部门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不足,充分认识到“不会管”的慈善实际,而不是一脚把球踢向公众,认为民众“不会做”。惟有这样,中国慈善事业才会稳步向前推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