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下降和通胀预期上升并存
    2009-08-25    陆前进    来源:证券时报

   据统计,7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1.8%,比上月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CPI连续6个月负增长;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8.2%,降幅比上个月扩大0.4个百分点,PPI连续8个月负增长。虽然价格水平持续下降,但是我国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规模却不断增加,2009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7.3万亿元,同比增长28.42%;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59万亿元,同比增长26.37%。1-7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万亿元,同比多增4.8万亿元;据估计8月份新增贷款可能达到5000亿元,较7月份有所增长。一方面我国的物价水平出现下滑,另一方面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不断增加,有人认为我国目前仍然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目前不存在通缩问题

  价格水平持续下降是否意味着我国还面临通货紧缩呢?笔者认为目前不存在通缩问题,实际上,通货紧缩的基本要点就是,货币流通量下降导致价格水平下降,货币流通量的下降是其本质,价格持续下降是其特征表现;通货紧缩的后果是导致经济衰退。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持续上升,经济也一直持续增长,并没有出现经济衰退,虽然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但是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有所反弹,并且预期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经济增长还会进一步上升。实际上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增长,只是期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增长速度有所下滑,新增贷款也是一直增加的,并没有出现西方国家信贷市场冻结的局面。
  从理论上来分析,通货紧缩主要是由于货币供应量下降,总需求下降,商品市场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降和生产部门利润减少,最终导致总产出下降。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信贷市场冻结,消费和投资支出下降,从而总需求下降引起真实经济下滑,造成商品市场的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水平下降、经济衰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一些西方国家的情形就是如此。我国价格持续下降不是由于投资和消费下滑所导致的。目前我国投资、消费是稳步上升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7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95932亿元,增长32.9%;7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937亿元,增长15.2%。此外,股市和房地产异常活跃,上证指数从去年年底的1820.81上升到7月31日的3412.06,上涨了87.39%,最近虽然股市有所下滑,但是在市场流动性充足的条件下,股市反弹的动力仍然较强。最近几个月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商品房的成交量和价格都创出新高。经济企稳回升的趋势正逐步确立,当前经济并不是通货紧缩问题。

  物价持续下跌另有原因

  应该说,当前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并不是由于货币供应量下降和经济衰退所导致的,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翘尾因素。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CPI持续下降,由于翘尾因素,对今年CPI走势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CPI上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是产能过剩。由于我国投资较快,而出口下降,消费增长相对缓慢,一些行业和部门出现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水平会下降。
  三是进口产品价格下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都陷入经济衰退,总需求下降,价格水平下降,中国的进口产品价格也会相应下降,对物价水平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由于全球总需求下降,对石油等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同时金融危机时期的美元升值也是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对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会抑制国内价格水平的上涨。
  五是粮食丰收,食品价格下降。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粮食价格下降,而我国粮食库存充足,今年全国夏粮产量为12335万吨,比上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六年增产。同时我国畜牲业产量增长平稳,价格稳定,这些因素抑制了食品价格的上涨,如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了1.2%。
  六是由于外需下降,中国经济经济基础仍然不牢固。目前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政府投资,私人投资仍然不足,消费需求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速还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这些也会抑制价格水平的上涨。

  必须警惕国内通货膨胀

  尽管目前价格水平下降,但是由于中国经济逐步回暖,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迅速增加,资产价格持续上升,必须警惕国内通货膨胀。虽然商品价格同比有所下降,但环比正逐步上升,如根据央行统计数据,自今年3月份起,中国企业商品价格环比已连续5个月小幅上涨。7月份企业商品价格环比上升0.8%,剔除农产品(000061,股吧)因素后,7月环比上升0.6%。其中,投资品价格环比上升0.9%;消费品价格环比上升0.4%,价格水平有上升趋势。中国目前面临的并非通货紧缩,而是潜在的通货膨胀预期。
  未来价格的走势依赖于国内和国际因素,从国际角度来看,如果全球经济复苏,价格水平上升,特别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中国将会面临输入性的通货膨胀。从国内因素来看,随着信贷量的大幅度上升和经济逐步恢复,价格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目前通货膨胀预期正逐步加强,因此控制通货膨胀需要控制货币和信贷的投放量。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相关稿件
· 经济增长和通胀是“双生花” 2009-08-17
· 长三角抢房潮吹大楼市泡沫恐造成通胀传导 2009-08-17
· CPI符合预期 明年通胀压力增大 2009-08-12
· 美国将增发通胀保值债券 2009-08-07
· 农产品涨价不会导致严重通胀 2009-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