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8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正式在广东启动以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和政府管理部门都表示,目前结算金额增长缓慢,不少企业更是7月8日启动首笔结算业务后再无新动作。(8月23日《广州日报》)
一些专家以及评论人士之前一度无根据、不懂国际金融发展状况地盲目放大人民币结算的作用,大肆鼓吹所谓中国央行推出的与有关国家货币互换、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是人民币国际化迈出的一大步,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奠定了基础,甚至预言人民币用不了多少年将替代美元。这种对人民币的美好期望值得肯定,但是,这种盲目乐观、夜郎自大的思想着实要不得。 其实,当时针对一些专家以及评论者的“大话”,笔者曾撰文指出,货币互换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两项业务是为了与中国发生贸易频繁国家与地区在结算上的便利以及消除其对汇率风险的担忧而推出的。人民币代替美元成为国际货币路程非常之远,更重要的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并不是一方情愿和一方推进就能实现的。 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占世界比例不到两位数,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近30%,美国贸易额度稳居世界第一。人民币如何能够替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人民币自由兑换这一步都没有实现,又如何能够大步国际化?即使采取对人民币国际化拔苗助长措施,在大部分国家仍然与美国做生意前提下,如何能够放弃美元而使用和储备人民币呢?到时候只能落一个像跨境人民币结算频频“遇冷”的命运。 跨境人民币结算频频“遇冷”启示我们:不要被国内外任何不切实际的忽悠所蒙蔽,特别是要防止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机构和人士捧杀中国,他们大肆吹捧中国的目的非常明确:是想让中国在被吹捧得忘乎所以的情况下承担更多责任,或者超越发展阶段让出市场等更多东西,或者把股市楼市吹起泡泡从中牟取投机暴利。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