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695.91亿元,比去年同月增长622.39亿元、10.2%。这是我国财政收入连续3个月的同比增长,表明财政回暖的趋势基本确立。财政部对税收增长是这样解释的:经济企稳回升在营业税等相关税收上逐步体现,清理补缴去年欠缴收入等带动非税收入增长,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替代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带动消费税大幅增长,提高卷烟消费税增加部分收入,各级财税部门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促进相关收入增长。 在笔者看来,税收持续增长说明经济复苏的基础正逐步加强,但作为国家主要税基之一、显示经济“晴雨”的企业所得税,前7个月降幅明显,而非税财政收入却成为增收的主力,显示出我国的实体经济效益依然不容乐观。 不可否认,当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上已经呈现复苏迹象,回暖信号开始明显,全年经济增长“保8”目标已经具备了坚实基础。但是,复苏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上半年GDP较去年同期增长7.1%,主要还是来自于投资的贡献。此前我们已经知道,投资对上半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达6.2%。但是从整个制造业的运行状况来看,多数行业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且过剩产能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消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突破“适度”的束缚,天量资金没能有效进入实体经济当中,而是大量涌入楼市与股市。 外贸出口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1至7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1467.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2.7%,尽管7月单月进出口总值环比出现了9.6%的增长,但随着国际经济复苏迟缓,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出现大幅上升势头,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 要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种种难题,最终都要落实到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深化体制改革等核心命题上。建立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之上,眼下的任务恐怕是要确保资金有效流向实体经济领域,而不能总在资产领域打转;要大力改善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包括打破行政垄断,取消审批机制,减轻税负等;要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不能让投机主义过多地侵蚀财富的创造者;要通过改革,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以需求带动供给。
当前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严重,要继续坚持财税体制改革,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实体经济才能真正走向全面的复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