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迹象的显露,中国又一次成为西方媒体热议的焦点。“中国能拯救世界吗?”这是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最新一期封面文章的标题;另一篇刊登在美国《商业周刊》网站上的文章,则以“中国在引领全球复苏吗?”为题,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回升。德国、西班牙等诸多西方国家的媒体也纷纷讨论中国在未来全球经济中的角色。
显然,这一波对中国的热议与国际金融危机相关,与之前对“中国崛起”的辩论有很多不同。当一些西方人士发现很难再把更早复苏的希望寄托在其他一些大国身上,便很自然地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中国已经不但代表着未来,而且开始代表现在。”《时代》周刊文章的这句话很有代表性。有分析认为,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将中国“过早地”推向了世界舞台的前台。
这一波热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中国的实力增加很快,今非昔比;二是集中表达对中国的期待;三是认为中国一旦率先复苏,展示出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其成功模式的影响力将扩大。
与以往那些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预测不同,这一波有关中国的评论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对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有比较客观的分析。尽管一些西方人士已经意识到,用原有的西方创立的理论和观点,无法准确全面地解释中国的发展,但在对中国的判断上,他们又无法摆脱那些理论和观点,这样的矛盾近年来一直在影响着西方对中国的观察。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矛盾,他们才会越来越注重“中国模式”对西方价值观体系的挑战,也由此产生了一种既看好中国的发展、又充满忧虑的复杂心态。
世界上关注中国发展的人越来越多,毕竟是一件好事情。但需要指出的是,成长中的中国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还要走很长一段路。中国和西方之间需要以更多的沟通与交流来增进互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还是在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