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衰退赋予中国前所未有的责任。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北京,期待中国引领全球经济实现复兴,帮助建立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的世界金融体系,这在现代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中国不辱使命,对此做出积极回应,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4万亿人民币的公共投资计划,用于农村医疗卫生和公共基础设施的改造,以此为本国经济的复苏提供动力。该计划已对中国国内的消费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进而推动着亚洲和西方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复苏。
在建立新经济秩序的过程中,中国的另一项重任是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目前,在由美国主导的这一体系中,美元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贸易货币。我们从中国政府近期的各项决策中可以看出,中国正在积极努力,使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货币。
人民币若要成为最重要的全球外汇币种之一,并最终成为与美元平起平坐的全球首选储值手段,需要做哪些努力?尽管目前对于成为储备货币或大量交易的货币应具备何种条件尚无明确定义,但我还是有以下提议,并以此对人民币作一次衡量。
首先,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货币的首要特征就是值得信赖。各国人民、企业、储户和投资者需要信任该货币的管理方式。 第二个特征是长期保值。人们需要对下列事项怀有信心:尽管允许出现短暂的波动,但决策者须确保该货币相对于其他资产或其他货币能够长期保值,从而将通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国际储备货币的第三个特征是流动性。人们需要确信,自己能够根据需要随时对该货币交易。这要求资本市场实力雄厚,可兑换性也是一项重要条件。 储备货币的最后一个特征与其规模有关。该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的计价货币,必须得到广泛运用。 总而言之,真正值得信赖的全球性货币,应该是管理良好、币值稳定、完全可自由兑换、在高流动性货币市场上存在广泛交易并被用作国际贸易的计价货币。
若要符合上述多项条件,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一旦所有条件都成熟,人民币的前途将不可限量。人民币会日益成为一种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储蓄和投资额将大幅增加。 在很短的时间内,中国在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点有目共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使人民币获得更高地位成为可能。现在对中国来说,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循序渐进——大刀阔斧帮助我们认清目标,循序渐进确保计划实施卓有成效。这种平行的渐进方式最为关键在于:第一,中国应逐步放松资本和货币管制;第二,应培育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
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与多个国家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中国、韩国、日本和东盟各国之间也签署了区域性货币互换协议。还有一些重大举措,如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等。 路漫漫而其修远兮,中国仍需上下求索。中国需要创造更多用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开发新的金融工具以帮助投资者管理人民币风险;打造跨境融资及多币种平台等。 中国需要深入了解本国(尤其是内地和香港地区)和区域性的贸易金融并建设稳固的交易网络。
从长远看,人民币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中国正在快速崛起,必将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加快这一进程,中国应大力推进机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