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国际化而非跨国公司"中国化"
    2009-08-07    陈季冰    来源:新闻晨报

  据《上海日报》周三报道,主管金融的上海副市长屠光绍称,外资企业将会获准于明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显然,此举是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长远规划中的一部分。今年3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金融、航运双中心的纲要。 5月,上海市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允许外资公司在本地的证交所上市、发展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并加强与海外交易所的合作等。
  允许外资公司在国内A股以人民币计价上市的想法,在过去10年里曾多次被提出,但均不了了之。按照已经公布的计划,外资公司进入A股将采取存托凭证的方式,在上交所专门设置的所谓“国际板”挂牌。
  据说,已经有许多外国公司表达了在上海证交所上市的兴趣。其中,最有希望拔得头筹的是全球银行业巨头汇丰控股。知情人士披露,汇丰已经聘请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为保荐人,负责其在上海的IPO计划,筹资规模预计30亿-50亿美元。
  除了允许汇丰这样的大型蓝筹外资公司在中国内地上市,中国政府还在重新考虑一项被推迟很久的计划——即允许在海外上市的所谓“红筹”中资公司回归国内市场。有消息称,香港中移动已经初步敲定了回归上海A股的规划。
  对关心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乃至整个金融改革的人士来说,跨国公司登陆沪市,无疑是一件值得热烈欢迎的大好事。长远来看,这必将对弊端重重的中国股市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谓“国际金融中心”,首要标准应该是一个在制度上高度“国际化”的开放市场。因此,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吸引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境内上市,显然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不过,我们短期内还不能过于乐观。毕竟,商人都是惟利是图的,而当今社会上潜规则又如此盛行,难言慑于本国法治不得不规规矩矩做生意的他们到了中国就不会淮桔为枳。但不管怎么说,过去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开放,终究更有利于我们的制度建设,改革与开放总是相互促进的。
  在我看来,汇丰若是真能在上证所顺利上市,那将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件。汇丰银行正是100多年前从上海起家的,它的英文名称(直译为“香港上海银行公司”)清晰地显示了这家百年老店与上海难以分割的血缘关系,正如其董事长葛霖所言——“中国是我们的天然故乡”。
  19世纪中叶,当整个亚洲根本没有任何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时,上海携汇丰银行一同起航,并在其后的整整一个世纪里稳居东半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今天,这个城市正努力重返巅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吸引外资企业来A股上市,但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使中国市场国际化,而非将跨国公司“中国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