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07-30 马红漫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
|
|
昨日,在大盘股中国建筑上市交易的当天,A股市场出现本轮反弹以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上证指数一度暴跌近300点,数百只个股齐齐跌停。表面看来,中国建筑似乎成为了刺穿市场泡沫的一根利针,然而A股市场的内在问题才是根本因素。 仔细算来,在本轮资本市场强劲反弹背后有三个重要基石,即经济复苏预期、政策利好支持、宽裕的资金面背景。而在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这三个基石都已经悄然发生变化。经济触底回升的趋势已经逐步得到确立,随着新股发行进入正常轨道,从证券市场监管的角度讲,也将会减少相应的扶持措施,被股市视为单向“利好”的政策支持总体而言必然会减少。而从资金面角度观察,货币政策也从实际上的“过度宽松”回归到“适度宽松”,流动性收紧、货币供给规模控制将是必然,这也将抑制资本市场的表现空间。 正是基于以上整体经济政策环境的明显变化,股评界近期一直在提醒市场风险。但尽管如此,暴涨暴跌行情还是呈现了。事实上,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步入后半段,有关中国资本市场体制改革的话题似乎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目前市场通常的看法是,在股改成功结束后,资本市场的改革就已经突破了体制瓶颈,可谓是万事大吉,但这样的观点并不正确,完全低估了中国资本市场体制建设的核心要素。从近期市场走势看,从“跌过头”到“涨过头”的状况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即资本市场的整体运行稳定性,以及对经济基本面的反馈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这应该成为未来调控政策与监管体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轮市场反弹暴露的一个明显矛盾就是,股指的强势与个股的估值之间严重不吻合。大盘股指持续大涨,而个股涨不动的问题非常明显。究其原因,大盘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关系密切,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的经济见底回升成了指数上扬的核心动力;而上市公司业绩则受制于现实经营的状况,明显滞后于宏观经济复苏速度。换言之,当下的中国经济存在宏观数据向好、而微观经济复苏滞后的问题。这是因为保增长的政策主要推动了以“铁公基”(铁路、公路、基建)为主的基础设施行业,但是占企业多数的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则受益不足。也正因此,本轮反弹近期已备受质疑,核心疑问就是上市公司业绩难以支撑高昂的股价。而对于调控政策来说,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实现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一致化的问题,否则资本市场的泡沫很容易产生。 从资本市场内在的稳定机制看,诸如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做空平衡机制长期缺位,也是造成市场单边行情,容易暴涨暴跌的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在股指迈入2800点后,很多谨慎的投资者开始看空市场,但看空者却没有做空获利的渠道,只能眼睁睁看着股指上涨。股指期货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让看空者实现获利的机会,从而改变A股市场只有交易现股才能赚钱的固有逻辑,继而发挥出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实现市场内在稳定的机能。 遗憾的是,股指期货虽然酝酿已久,但是却迟迟未能找到最佳的推出时机。在此过程中,股指从998点涨到了6124点,又从6124
点跌到1664点,再从1664点反弹至今。一次次重要的制度修正时间窗口被错过,同时一次次让单边暴涨暴跌重现,这样的结果只会加重市场的投机炒作氛围,甚至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习惯,这将比昨天的暴跌更可怕。 因此,股改的逐步完成绝不意味着资本市场制度完善的大功告成,有效解决暴涨暴跌顽疾还需监管部门抓紧努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