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为以自由竞争为纲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唱哀歌的时候,却很少有人仔细关注,这次金融危机究竟对美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和美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笔者身居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几个月来感触良多。美国毕竟是个发达国家,民众的温饱基本不成问题,即使股票再跌、房市再吐血,也不会有多少人饿肚子。在芝加哥最贫穷的黑人区,人们所讨论的话题也只是放暑假的小学生们没有了平日里学校的免费午餐,会不会因为家庭的拮据而导致营养不良。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解决了,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大规模社会动荡的危险。 金融危机对美国民众生活影响最大的方面,恐怕还是住房和消费。奥巴马上台后的一项重要政策,就是给每个在2009年买房的家庭退8000美元的税,这让许多有意购置房产的人蠢蠢欲动。而买房投资者的忧虑,自然是房价会不会再跌,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人都认为美国的房价基本已经见底,什么时候反弹不好预计,但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 与房市相比,消费市场的恢复似乎要更困难一些。2009年以来,美国各大零售商的销售业绩都十分惨淡,许多品牌的商品打折几乎成了常态,像Circuit
City、Linens'n'Things之类的大型连锁店甚至已经破产,盈利的只有Wal-Mart这样的平价超市。目前还在坚持逛街的“铁杆”消费者已经从金发碧眼的白人悄然变成了黑头发、黄皮肤的亚洲人,即使在芝加哥这个亚裔人口并不多的城市也是如此。究其原因,是美国人长期以来过度消费,人均信用卡欠费超过两万美元,于是,当信用体系崩溃的时候,吃饭住房不能少,那些远非生活必需品的东西就成了人们节约开支的首要对象。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对美国信用体系的重建固然有利,对全球经济而言则并不是个好消息,像中国这样严重依赖商品出口的经济体,所受到的冲击就更大。而解决这一问题,恐怕不是继续增持美国国债那么简单,因为对商品消费有最终发言权的并不是美国政府,而是美国千千万万的普通消费者。如何重建这些负债累累的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才是目前最大的课题。 除了住房和消费之外,作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美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自然是汽车和油价。美国汽车工业的衰落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在奥巴马政府保护本国工业的大旗之下,福特和通用肯定不会把生产线大规模搬出美国境内,而这也就注定了这一产业的两难困境。至于油价,或许是金融危机给美国人带来的唯一好处,在一年前还让人们叫苦连天的超高油价,目前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虽然近几个月有小幅上升的趋势,但总还不至于再出现一年前公共汽车和地铁天天爆满的奇观。虽然奥巴马政府宣称在未来几年里要大力建设高速铁路,一方面创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减少石油进口,但想要改变美国人观念里根深蒂固的对私家车的依赖,绝对没有修几条铁路那么简单。 说到观念,美国人不仅有过度消费、嗜车如命这些坏毛病,也有一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比如对本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信任程度,就让我们很难望其项背。即使在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也很少听到美国公众对自由市场经济优越性的怀疑声音,反倒是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引发了许多争议。归根结底,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并没有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产生动摇,虽然不少媒体和政客都忧心忡忡地认为,金融危机将对美国价值观在全球的传播和推广产生重大打击,但至少在美国国内,其基本理念依旧深入人心。 正如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后果,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史上,经济危机的确不断出现,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却在一次次危机浪潮的冲击下历久弥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一制度的伦理基础在西方社会的近二三百年里始终没有动摇过。而如果我们真的要从这次金融危机中汲取什么教训的话,除了经济制度和金融体系本身的技术问题之外,或许更应该反思中国经济的伦理基础究竟该如何塑造,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也才能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做好我们该做的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