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新华社报道国家统计局近期对4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开发费用进行专项调查。据称,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调查样本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基本情况,二是调查项目开发费用构成情况,调查目的是为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信息和决策参考。 这样的调查让人看不懂。 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地方房管部门、土地房屋交易中心都有统计数据,就算市场调查机构、就算房管部门都信不得,给财政提供支撑的税务部门总应该靠得住吧。中国房地产市场大规模市场化已有十多年,收税也收了十多年,如果收的是明白税,商品房成本自然是明白账。不料时至今日,还需要劳动京官大驾到40个城市巡访,如此公开行事,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房地产成本是荒唐的隐私,这么多上市房企都是公众公司,财报必须公开,有什么隐私可言?每天登录的交易数据与缴纳的税费,都是公开材料,公共信息凭什么成为隐私?那些监管员是干什么吃的?
可笑的是,房地产隐私就是牵扯不清,福州市与浙江省物价局在全国率先公布该市商品房的社会平均成本(在2019元/平方米至2305元/平方米之间),最后不了了之。更八卦的是,国土资源部、开发商、地方政府之间的扯皮战争打了数年。国土资源部屡屡澄清并非高地价推高房价,地方政府将责任打在开发商与投资客身上,建设部门与开发商一开始是欲遮还羞,表示成本是商业秘密“无可奉告”,但在房价涨到天怒人怨,人人皆曰开发商可杀的背景下,房地产商顶不住压力,开始猛烈还击。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上交“9城市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费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总费用支出中,流向政府的部分所占比例为49.42%,其中上海最高,达64.5%。上海市市长表示数据有误,但迟迟拿不出反驳的数据。 关键不是有没有数据,而是愿不愿意公布数据。 可以说,房地产成本是“合谋的隐私”。我国土地一级市场由地方政府垄断,二级市场开发由房地产开发商垄断,不允许居民自建,两大垄断巨头联手,最大的可能性是协议价格,把成本转嫁给终端消费者。试试看,如果有人要求中石油、中石化公布国内原油生产成本明细,被奚落就算宽恕,搞不好让人穿上小鞋。最近,严义明律师要求国家发改委公布4万亿元投资明细,照样吃了个闭门羹。银行的数据可以向社会公开吧?同样不行,房贷是银行的优质资产,银行与开发商联手才能享用个人房贷客户,银行早已绑在房地产的战车上,凭什么无缘无故得罪大客户?中介公司同样如此。要是我是地方政府,或者开发商,可以享受垄断溢价,我也不公开数据,垄断红利能吃多久吃多久,直到吃不下去为止。 根据笔者的经验,就算自认为最透明的开发商,他们可以向社会公布净利润率,可以表示房价高与地价高密不可分,不过细谈房价的真实成本,就一问摇头三不知。说白了,国土资源部认为高地价不会推动高房价,有卸责的嫌疑。房地产商要求地方政府公布政府拿了多少钱,是在金融危机最难熬日子里的撒娇动作,而现在信贷增长、房地产业受到扶植,发现彼此仍在一条船上,也就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开发商利润到底有多少?去年金融危机冲击,市场极不景气,上市房企平均净利润率仍高达20%,其他哪个行业可以活得如此滋润?如今地方财政吃紧,房地产行业又成香饽饽,恐怕保障型住房有雷声大雨点小之忧。 如果京官巡访可以代替制度建设,只要各级官员学习康熙微服私访,穿上长袍亦真亦幻出行一趟,就能解决问题了。只是这样下去,离数目字的管理是越来越远了。
(作者系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