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美元的弱势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从美元资产中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开始吹起资源品泡沫。人们不禁要问,被金融危机所挽救的美元危机会否重临。 定量宽松政策下美元流动性伴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步释放以及国债货币化的预期渐强,成为资金撤离美元资产的理由,但这并不足以宣判美元的崩溃。美国外贸逆差能否得到根本性改善以及全球经济复苏能否摆脱失衡的模式,将决定美元的未来以及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的构建。
“特里芬难题”难以解决
自二战后美元成为世界主导货币以来,共经历了三次大幅贬值的危机。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第一次美元危机直接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产,而1985年广场协议的签订引发了美元遭遇第二次抛售狂潮。将前两次美元危机爆发的动因归结为一点,就是美国外贸逆差以及财政赤字的恶化,“特里芬难题”也并没有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得到解决。 也许,在拥有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特里芬难题”将成为永恒,21世纪第三次美元危机的爆发再次证明了这一点。2003年开始,世界经济开始了新一轮增长周期,美国的消费以及中国的投资与出口成为经济增长引擎。以中国为代表的顺差国将美元盈余重新投资于美元资产,刺激了美国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膨胀,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又给美国居民的消费注入了新的动力。在这种双轮驱动的世界经济失衡增长模式中,最大的薄弱环节就是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由此也导致了美元指数从2001年的121点历史高点跌至2008年3月份的71点历史新低。 在美元连创新低、美元资产挤兑风险不断聚积之时,金融危机的爆发挽救了第三次美元危机。世界范围内的去杠杆化行为提升了美元避险需求,而居民储蓄率的提升令贸易逆差骤降至2001年水平,美元指数也由此出现一波强劲反弹。 然而,金融危机终究难以担当美元的“救世主”。伴随着金融市场恐慌情绪逐渐平息以及一个接一个好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出炉,避险资金在风险偏好上升的前提下寻求重新配置,美元指数从今年3月份开始回调。
美元中期走软趋势基本确立
从目前的形势判断,美元的中期弱势已基本确立,以下几方面因素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资金撤离美元资产的行动仍将持续。 首先,美联储超宽松货币政策下注入金融体系的美元流动性,将随着信贷解冻以及经济复苏而逐渐释放。由于货币乘数急速萎缩,美联储前期所释放出的流动性更多地体现为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增加,其结果就是基础货币的增速远远高于货币供给量。而在房地产市场逐渐恢复及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得以解决后,信贷市场解冻只是时间问题,流动性的释放成为必然。美联储近期的一项研究值得引起关注,根据泰勒规则测算的当前联邦基金利率合理水平应为-5%,这意味着联储仍需要扩大数量化放松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其次,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加速扬升令“国债货币化”的担忧情绪加剧。经济刺激计划所带来的巨额财政赤字将令美国国债面临严重的供给压力,美联储3000亿美元的国债收购计划显然难以阻止收益率攀升的势头。若该趋势持续,实体经济的复苏将面临阻力。美联储已别无选择,开动印钞机进一步扩大国债收购规模将成为必然。这对于美元来说,当然是一个打击。此外,美国国债信用违约掉期(CDS)数据显示,10年期国债CDS保费已从5月初的27个基点升至目前的41个基点,美国国债违约风险的提升让我们有理由对于其“AAA”评级的真实性及合理性表示怀疑。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显著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美、欧、日的降息幅度显著高于中印等新兴市场国家导致利差扩大。因此,近几个月以来,国际资金从美元资产流向新兴市场资产有其合理性,而且这种趋势还将持续。 因此,美元中期走软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反复。比如,美国经济先于欧洲及日本复苏渐成共识,这成为支撑美元的一个主要因素。毕竟,欧元与日元二者在美元指数中的权重超过70%。 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美元的中期弱势并不意味着美元危机重临。金融危机对美元的影响只是事件性的,不会改变其长期趋势:一方面,在美、日、欧均采取定量宽松政策的条件下,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影响最终将表现为中性;另一方面,不必过于担心美国国债市场出现美元贬值与美联储收购之间的恶性循环,因为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将提升其吸引力,并由此引发资金回流美元资产。
期待世界经济均衡增长
历次美元危机爆发的根源都是以美元为储备货币条件下美国贸易逆差的扩张,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元危机会否重临,取决于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能否改变上一轮世界经济失衡的增长模式。 如果世界经济按照此前失衡的模式复苏,美国人的高消费依然成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那么,美国的贸易逆差将再度扩张,美元危机也将重新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题。海湾货币的发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任何一个储备大国对于美元的抛售,都有可能成为压垮美元的最后一块砝码。美元的崩溃将令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面临又一次“劫难”,失衡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 当前,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的爆发令世界各国反思以往的增长模式,并期望以平衡的模式实现经济复苏。人口老龄化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或将在2010年后制约美国居民的消费行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从消费向投资与出口的转变是否成功,将最终决定美国经济的复苏。从通用汽车的破产可以看出奥巴马政府进行“再工业化”的决心,而再工业化当然不是简单恢复传统的制造业,新能源及绿色环保产业将成为美国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正在不遗余力地刺激内需,希望实现外需与内需的平衡增长。 此次经济危机过后,如果世界经济能够走向平衡发展之路,美国的贸易逆差将得到根本性改善,美元也将在均衡的经济增长模式中找到支点。与此同时,“牙买加协定”后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面临变革。当今世界,只有多元化的货币体系才能支持世界经济平衡、可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