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前不久到西部某市采访,了解到当地正在积极上项目、保增长,其中太阳能光伏这一新能源产业成为重点扶持对象。市领导兴致勃勃地说,“我们今年准备投资100亿元,上一个年产5000吨的多晶硅项目。” 对该市的“大手笔”,我有些担忧。因为回到北京后,我与几位分别从东部、中部城市调研归来的同事提起,西部正准备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东部(中部)也要大力发展!”再仔细一了解,发现光伏产业如今正“遍地开花”,而且每个地方都是毫不含糊的“大手笔”。比如四川提出,要把乐山建设成世界知名的“硅谷”;浙江海宁规划,到2012年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总值200亿元;江西省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光伏产业基地”;江苏则要“领跑全国”,使太阳能光伏产值达1000亿元。可再生能源协会的资料显示,最近一年许多地市扎推上太阳能光伏项目,预计到年底光伏产业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看来,高科技项目也怕“一哄而上”,新兴产业同样面临“重复建设”的风险。这或许是西部那个地市没考虑到的。 为何这么多地方热衷上光伏项目?有些因素是共同的。去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传统产业遭受相当大的冲击。要保持一定的增长,各地都面临着从新兴产业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太阳能光伏产业,科技含量比较高,符合国家鼓励发展“绿色清洁能源”的方向,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我国有着相对广阔的市场空间,就这样进入人们的视野。而这恰恰埋下重复建设的隐患。因为某一个地方在论证项目时,往往只看到“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当前国内才刚起步,机会难得”,岂不知在自己得到这个信息时,全国可能也有几千几万企业这么想。都在谋划这种项目,都觉得自己干得过别人,等到重复建设形成时才会傻了眼。前几年曾出现严重产能过剩的煤化工、氧化铝产业,起初也被地方极力看好,最后却因为重复建设导致低价竞争,不仅投资者收益无法保证,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受到拖累。 跟风上项目的背后,常常潜伏着政府的投资冲动。当下,对那些高耗能、高污染、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多数地方能自觉抵制,可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地方政府就未必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常常给土地、给优惠来鼓励上马,甚至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事实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必须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切忌“赶时髦”。像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虽然代表着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并非谁都能做到产业链的高端。如果没有独到的优势,恐怕只能停留在某个高新技术产业的低端,而这个低端大多是利润水平比较低、技术含量不太高、特别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的领域。 保增长“出手要快”,但各地也要结合实际谨慎投资。“跟风”上项目,即使是新产业、新技术,也有可能因“重复建设”陷入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