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经济周期的文化产业迎来机遇
    2009-04-27    李北陵    来源:证券时报
    全球金融危机,让很多行业黯淡无光。然而中国文化产业却逆势增长:中国社科院文化蓝皮书显示,2008年国内电影票房达到43亿多元,电影综合收入更是超过84亿元,不但实现了双增长,而且均创历史新高。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达到创纪录的9部,几乎是之前5年的总和。动漫游戏消费的增长也达到了近一倍。国内旅游人数超过1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3%;出境旅游人数达4500多万,比上年增长12%。
    面对危机,文化产业何以逆势增长?有学者解释,“越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越需要精神文化产品。”“失业把人们逐出了工作场所,逐向了影院和剧场,人们在那里舒缓精神压力。” 心理学告诉们,越是困难时候,人越是需要寻求慰藉和压力释放。而文化消费,正是轻松消遣、放松心情、消除烦恼、缓解压力、获得心灵慰藉的生活方式。当危机来临、生活压力增大之时,人们本能地通过文化消费来释放压力,由之带动文化产业增长。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口红销量反而直线上升。美国的经济学家们通过对这一有趣现象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口红效应”理论:人们的物质需求紧缩时,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危机之下,文化产业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寻求慰藉的需要,因此具有反经济周期的“口红效应”。
  我认为,文化产业逆势增长,也源于文化产业的几个特点:
  其一,文化产业是智慧、创意型产业。这个特点决定了文化产业对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非常低,受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影响小,其市场需求一般不会轻易随经济下滑而萎缩。这使得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功能,能够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逆势发展。
  其二,文化产业以刚性的内需为主。文化消费是刚性需求,并且是以内需为主,这决定了文化产业不存在绝对的“冬天”。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意味着我们在基本物质消费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消费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需求巨大。从2003年起,中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5到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的增长势头明显快于一般经济领域。这就告诉我们,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三,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内容产业”一般特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等媒介为依托,通过创意制作、内容运营,生产文化产品及图、文、影、音效果的服务,以满足人们视听消费需求的产业。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被更广泛、更深入地与文化产业整合,这使文化产业不可阻遏地由“播出为王”、“渠道为王”开始向文化“内容为王”转变。一个以丰富文化内容、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要追求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时代,由之正在到来。
  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消费升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居民消费支出中文化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需求,就是导向。金融危机之于文化产业发展,是“危”更是“机”。危机之下的文化产业发展,其意义不仅在于文化本身,更对保增长、扩内需有着特殊的意义。上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引发全球大萧条,可那同时,电影产业冲上高峰;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日本的动漫产业和电子游戏业、韩国的影视剧业和网游业也恰逢其时地迅速崛起,成为支柱产业。这给我们以启示:文化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功能,中国文化产业在危机之下迎来绝佳的发展机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