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鳌到怒江的距离有多远?答案是:一个半小时的飞机。
还有一个答案是:整整一个中国的距离。
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汇聚了上到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等高官要员,下到广东顺兴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总裁冼纬中这样在珠三角耕耘十多年的企业家,总共数千名各界精英,远超历年。亚太各国包括新西兰总理约翰·基、越南总理阮晋勇等政要,更与温总理一道清晰地向外界传达了亚太团结一致抵抗经济危机的重要性。听听博鳌会场内外当地企业主的心声,就更让每一个与会者感受到变化的浪潮,感受到希望和信心的重要。
重拾开放主题
在笔者离开博鳌去怒江,参加上海汇添富基金与第一财经一道发起的“河流与孩子”助学活动的路途上,博鳌组委会派出的司机是在海南当地耕耘多年的一个医药公司老板。他是从省属一家医药公司离职后,与几位友人在海口合伙开了一间制药厂,做起了股东,生活可谓有滋有味。然而他还是不计报酬地前来博鳌做起了志愿者,“因为觉得博鳌论坛毕竟是海南省一年一度的大事情,我就思量着,总要为它做点什么。”他说。 确实,首倡于亚洲金融危机肆虐之时的博鳌亚洲论坛,首先改变的就是这个岛屿民众的闭塞心态。对于这一点,前里根总统经济顾问、活跃在亚洲私募股权投资界的约翰·拉特里奇博士,也对中国沿海多处区域表现出来的这种生机勃勃印象深刻。澎湃的市场化发展和创新动力,已经给他和合伙人带来了众多投资机会。在4月18日晚,在博鳌论坛由中东化工巨头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主办的阿拉伯之夜主题晚会上,拉特里奇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他对前两年在海南挖掘投资的魁北克渔业公司的表现相当满意。 类似的成功故事,正在这个岛屿上逐渐广泛传播,并深刻影响了当地官员的行政治理思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扎根在海南岛的上海文广集团地方记者站站长敖德芳,对此有持续深入的观察。她在博鳌论坛上与笔者交流时,举了海南省几位重要经济官员创新和勤勉的例子。如海南省主管经济工作的副省长姜斯宪,他注重吸收新思想,着力于当地经济干部的国际化培训,以及细致务实的工作方式,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样的创新精神,还表现在其他海南省高官上。比如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主管旅游等工作的另一位副省长对海南推进旅游和购物“自由岛”的战略定位,阐述得清晰而细致,并不乏执行基础。 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沙特基础工业公司CEO阿尔·马迪,美国最大的私募投资集团之一——太平洋企业集团主席包睿,汉能投资集团CEO陈宏等多位知名企业家,均表示了对亚洲市场的中长期投资兴趣和信心。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中国各个重要经济区域的官员们,能否穿透经济下行的乌云,用一种更为开放、创新、务实的心态,来迎接第二波国际化的机会?
迎接全球化第二波
无论是从进一步深入改革和开放的紧迫性,还是从危机冲击波扩散的迅速和广泛性,或者从“机遇窗口”的百年一遇、珍稀程度,中国各个阶层的优秀分子,都需要全神贯注地来理解和迎接新一波全球化的机会。 这不仅仅是温家宝总理最近多次强调的破除贸易保护主义,更应是中国在国际战略上的一种全面重新定位和有力执行。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博鳌概念的创意和执行公司——千博控股集团董事张曙东,对海南承接从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国际化融合浪潮所带来的旅游休闲地产的价值提升,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指着博鳌主会场不远、在绿树掩映中的一处商业地产说:“由宝钢等投资的宝莲城,即将开盘,价格每平方米已经破1万元了。”他承认这其中或许有泡沫成分,但同时表示海南加速旅游开放等措施,所释放的活力是真实而惊人的,“千博已经在筹划上马论坛主会场索菲特酒店附近的一处新的大型综合性商业地产了,将计划建成海南最大的购物中心以及规模庞大的酒店公寓。” 而就在4月16日晚前来博鳌的路上,海航集团的一位管理层人士也告诉笔者,博鳌机场的规划已经获批,选址也已经完成。 国际金融危机促使西方各国对亚洲的未来增长希望格外关注。同时,也在推动这些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一步深入中国等亚洲主要经济体的各个层面,来全面研究和理解亚洲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可能蕴含的机会。 无独有偶,在上海、新加坡、香港、北京等主要经济热点城市均有业务的浩华战略咨询公司大中国区总监柏睿智,以及摩立特集团中国地区董事会主席爱德格·霍泰德,在博鳌都向笔者提到了最近一段时期繁忙的行程:白天在越南河内谈生意,晚上在台北同生意伙伴吃饭敲定业务,第二天中午又会出现在上海地区总部开起全球视频会议…… 在柏睿智看来,华尔街的“悲剧”,给其打开了一个新的高级金融人才资源运作的“宝库”。他说,最近一段时间,公司已经接到了上海不少金融国企和政府部门的业务合作要求,而在先前多年,浩华在中国金融领域高管猎头业务上,一直无甚进展。 而霍泰德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重点讲述的是有关其公司最新完成的一项对亚洲(主要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演变、发展和未来走向的研究。 而当笔者与太平洋的包睿谈起即将前往云南怒江,开展一项扶助当地教育的公益活动时,包睿竟然也能对该地区有一些记忆和认识,并兴致勃勃地同笔者探讨起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地区发展不均衡趋势会如何演变等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中国各个阶层的决策人士也正将目光投向一种与以往有细致而关键区别的新的“全球化”上。 美国政府最新公布的一项入境游数据表明: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期间,来自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赴美旅游人士都有较大降幅,而唯独来自中国的人士却有明显增长。 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一如蒙牛的总裁杨文俊在博鳌现场告诉笔者,他和他的好友——国内一位知名私募投资家,已经就危机中美国逐渐显现的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做了多次深入的交流探讨。这样更为开阔视野的一个基础是蒙牛团队顽强而扎实的执行力:尽管遭遇了三鹿事件后的乳业全面危机,以及后来众说纷纭的对蒙牛特仑苏OMP的质疑,蒙牛最新公布的2008年年报披露公司依然完成了230余亿元的销售额,与去年年初的260亿计划相差并不大。这个业绩的背后,凸显的是蒙牛团队的奋斗精神和强大执行力,这足以穿透至今仍未散尽的对其公司发展前景的质疑。 危机中需要保有希望,需要“比金子还宝贵的信心”,危机中更需要的正是从博鳌的企业家司机志愿者,到蒙牛杨文俊的一言一行所流露出的自信和拼搏精神,需要的是海南省经济高官身上正在逐渐释放的创新和开放心态,更需要的是博鳌会场内外数千名全球精英,把酒言欢、商务社交后,将目光毫不迟疑地投向中国经济众多正在遭遇的深层变革,以及投向云南怒江的学生们充满渴望的目光中所折射出的另一个中国。 清华同方首席品牌官陆致瑛已经开始这样的行动,还有更多企业家对一个更为平等、更为均衡发展的社会,也投注了更多热烈的目光。因为唯有这样,博鳌亚洲论坛过程中热烈讨论、激烈交锋的社会精英们,才能真正融合到亚洲各国正在不约而同进行的这场危机中的变革中,才能支撑起这个地区获取更好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