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浮动利率国债 政府融资又一选择
    2009-04-22    上海证券报    来源:
    当前形势下政府融资又一选择 提议发行与经济增长周期相匹配的浮动利率国债
  与经济增长周期挂钩的浮动利率国债,融资成本(债务人)或是收益(债权人)取决于一国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具有政府能动态调整融资成本、政策效应,有利于投资者分享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成果这两大特点。鉴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周期尚未走完,在目前的短暂困难时期,发行这样的浮动利率国债,既有利于降低国债发行成本,也能够提高居民认购国债的积极性。
    为了应对金融海啸可能的进一步袭击,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我国政府仍有可能出台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这必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负担,而我国财政收入增速已明显放缓。在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巨额政府资金如何筹措,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以我国国情而论,发行国债将成为政府增加投资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及全球资本市场利率水平持续走低双重背景下,想要在国债发行过程中确保债权人权益,提高居民购买国债的积极性,筹谋降低国债发行成本,提高国债发行效率,可以考虑在国债发行方式上创新。
  为了确保国债顺利发行,最大限度地兼顾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利益,为了能在本轮经济刺激计划中使中央政府(债务人)债务负担和其偿还能力相匹配,以及债权人通过投资国债分享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成果,笔者提议,国债的发行除了普通、特别国债等类型外,中央政府还可尝试发行一种与经济增长周期相匹配的浮动利率国债。从国际经验来看,这种浮动利率国债不失为一项较好的选择。
  中国经济自2003年到2007年经历了一轮平均达10%以上的高增长,近期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有所减缓,但在全世界范围而言,增长速度依然令人瞩目。多数人认为,中国最有可能在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率先走出全球性经济危机的阴霾,继续成为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国家之一。这样的宏观经济持续增长,为国债发行提供了雄厚的财力保证。鉴于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周期尚未走完,在目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短暂困难时期,发行与经济增长周期相匹配的浮动利率国债,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国债发行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居民认购国债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债顺利发行。
  与经济增长挂钩的国债(Growth-linkedBonds),融资成本(债务人)或是收益(债权人)取决于一国实际GDP的增长速度。当一国实际GDP增长速度超过预期水平时,债务人需向债权人支付更多利息;当一国实际GDP增长速度未及预期水平时,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利息就减少。从长期来看,中央政府发行与经济增长挂钩的国债,无论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有潜在的好处。
  首先,就债务人而言,与经济增长挂钩国债的发行成本和政策效应具有反周期的性质,使得作为债务人的中央政府的融资成本和政策效应能够动态调整。当经济处于下行阶段,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低于预期水平时,中央政府的财政还本付息压力减轻,即融资成本降低。同时,中央财政削减其他支出的压力也减轻,因此国债还本付息净效应是扩张的。反之,当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时,因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进而超出预期水平时,中央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虽然会相应提高,但债务负担与偿还能力还是匹配的。与此同时,在经济景气周期,政府增加了还本付息,相应削减了其他财政支出,此时国债还本付息净效应是收缩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经济过度扩张,促使宏观经济保持平滑增长。
  其次,就债权人而言,债权人购买与经济增长挂钩国债的潜在优点是:尽管经济增长前景会波动(例如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单一企业的收益前景相比较是高度稳定的,而且该种债券的违约风险极低,可以保证投资人通过投资获取稳定回报。具体言之,在经济下行阶段,由于资本市场动荡和实体经济投资环境欠佳,购买没有违约风险而又有一定回报的与经济增长挂钩的国债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投资选择。一旦经济走出下行区间开始回暖,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投资人从与经济增长挂钩的国债中会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从而分享国家经济长期增长成果。
  当然,与经济增长挂钩的国债还是一项新鲜事物,对于债权人和债务人来讲都会面临一定的成本。债务人会担心债券利息的支付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会高于以往,债权人最主要的担心在于不熟悉这样的投资工具,它有可能缺乏流动性。同时,经济增长挂钩国债还有许多相关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GDP统计准确度以及GDP指标的修订,道德风险,债券的定价、发行问题等。
  笔者认为,发行与经济增长周期相匹配的浮动利率国债具有政府动态调整融资成本、政策效应以及有利于投资者分享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成果这两大特点,发行与经济增长相挂钩的浮动利率债券长期来看有利于国计民生。
  为了提高可浮动利率国债使用效益,与经济增长挂钩国债发行结束后,把握好资金的投向和使用最为关键。
  据透露,中央政府的1.18万亿元投资,主要计划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生态环境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由出口和投资拉动型向内需和高科技推动转型背景下,为了有效应对此次危机,实现中国产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各界都期盼中央政府将融资资金重点投向新技术产业,推动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带动实体经济复苏。具体言之,笔者以为当前应将发展新动力能源汽车产业为切入点,由此带动其他产业领域的技术性变革和升级,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升级和跨越式赶超,最终提振中国整体产业的技术含量。在振兴汽车产业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投入,使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具有牢固的现实经济、社会基础。如果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在应对此次危机的同时,实现经济赶超及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