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向国民公开国企利润流向
    2009-04-21    冯海宁    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三大企业名列全球十大赚钱企业,利润过千亿,但上交给国家的利润数额却只有200多亿,上缴比例最高只有10%,国企利润究竟流向何处引发公众质疑。
  国企由一度不上交利润,到目前上交10%,的确是进步了。但国企上交的小利润与所获得的巨额利润相比,明显偏少,与公众的期待有不小的差距。尤其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作为国企的股东,全国公众从不知道国企90%的利润流向了哪里,这是不应该的。公众不能总当糊涂的股东,也不能总当名义上的股东,股东的受益权和知情权、监督权理应受到尊重。
    现在有两个问题急切需要厘清,一是国企上缴比例10%是否合理?二是剩余90%具体流向哪里?
  2007年12月《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出台,办法规定:资源型国企上交比例为10%。其实,早在那时10%这一上交比例就存在质疑,不少人追问有没有理论依据?对此,有专家就肯定地指出,没有依据,这是利益妥协、折衷的结果。但时至今日,在国企利润不断猛增的情况下,上交比例依然维持在10%,依然不见理论依据,这显然是不应该的。
  国企留下了90%的利润,笔者以为,国资委作为公众的委托管理人,有义务也有责任公布国企利润的具体流向——究竟多少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到底多少用于其他需求?应该有一个详细的清单。
  按理说,作为监管者,无论是国企扩大再生产的支出,还是其他方面的需求,国资委都是心中有数的。如果是这样,国资委在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情况下,应该向公众即股东公开利润流向。如果国资委对国企利润流向不能做到了如指掌,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因为缺乏监督的利润是很容易流失的。国资委的使命是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果是因为监管缺失而导致国企利润流失,国资委如何向广大股东交代?
  如果国企利润流向继续是谜,公众只好顺着国企的负面新闻去联想了。比如,国企高管们暗地里拿走了多少企业利润,职务消费挥霍浪费了多少利润等等。这样的话,既不利于国企形象,而且国资委也脸上无光。显而易见,避免公众胡乱猜想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公众充分知情并参与监督。希望国资委不要低估民众对国企的监督热情。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被列为全球十大赚钱企业,其他国企也因为本身的垄断地位和政策性保护,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按理说,广大股东们应该为此高兴,相反,现在是质疑声一片。原因何在?国资委应该深思。
  作为13亿中国人的一分子,笔者恳请国资委详细公开每一家国企的利润流向,这既是作为公民的权利,也是作为股东的权利。尽管国企改革还在不断深化中,总有一天会向广大股东交代利润流向,但早一天公开国企利润流向,就能早一天减少各种不应该发生的损失。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