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贷款不大可能规模化进入股市
    2009-03-03    作者:盛胜利    来源: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3月1日发表了署名为马光远的作者写的关于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文章《数千亿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风险堪忧》,对文中观点我不敢苟同。尽管全国1月份新增贷款1.62万亿(其中票据融资6239亿元),但根据我的调研分析,新增贷款资金不大可能规模化进入股市,这是因为以下几点:

  一、银行的贷款监控机制得到加强。现在的五大银行(工、农、中、建和交行)中除了农行以外都已上市,几大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也大部分已上市,为了对股民和大股东负责,银行对自己的内控机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特别是对贷款的事前调查、事中审核和事后检查各环节的监控现在都很严格,银行不可能默认资金堂而皇之地规模化进入股市。
  二、银行贷款发放的周期性。现在各家银行的内部考核都以年末为一个考核周期,为了完成利润指标每年的第一季度都是所有银行发放贷款的高峰期,而第四季度又是个低潮期。而且去年由于国家执行宏观调控,所有银行的贷款发放受到了限制,到年末各银行都积压了很大一批贷款项目。恰逢今年1月起受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拉动,央行放松了对各银行的贷款控制,于是各家银行的贷款发放在年初得到了一次集体大爆发。
  三、贷款投向的结构。尽管国家再三倡导要求各银行增加对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力度,但在目前情况下,为了控制贷款风险和经济效益,各银行对此还是停留在口号上,新增的1万亿贷款(不包括票据融资)可以说95%都投向了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行业和国有企业等国有融资平台,而这些国有融资平台一般不会将贷款资金转入股市,因为它们的管理层不会傻到拿自己的乌纱帽去赌博。
  四、利率倒挂虚增了许多票据融资。现半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为1.98%,而前期所有银行的贴现利率都低于1.98%,银行为了增加存款,企业为了套利,于是银企双方都很乐意地做起了半年期100%存款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有的企业和银行甚至直接将贷款资金转存定期存单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再办理贴现,这样一方面无形中虚增了一倍的票据融资贷款,而由于锁定了100%的存款保证金故实际上没有增加社会资金的供应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全社会的定期存款(这也是前期M2增速远大于M1的主要原因),我个人感觉,如剔除100%存款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带来的票据融资部分,真实的票据融资量应与去年差不多。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将贷款资金的天量与股市成交天量简单画等号,应该仔细分析贷款增加的实际原因,否则不但会引起我国资本市场的动荡,而且会导致决策层对宏观经济的错误决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