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经济危机,保增长成为上上下下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保增长有多种手段,如果从深层次探究的话,调整分配结构当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国内产能过剩以及民众消费能力跟不上产品供应的增长,和我国目前的社会财富分配结构相关。就整体情况而言,我国社会财富的分配存在着明显的向国家集中的趋势,具体表现在国家财税收入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不增反降。国家和居民个人财富分配的失衡所导致的后果就是,产能的超常扩张和居民消费的相对萎缩。 我国财政还没有实现向公共财政转型,财政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面投入严重不足,而用于生产建设方面的资金比重却明显偏高,一旦财政收入大幅增长,那么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也就随之大幅上升,这样就必然导致产能的快速扩张。 居民收入的增长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不仅没有让社会民众完全分享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且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而住房、教育等又彻底市场化的背景形势下,居民的消费能力难以和社会产能释放的能量相适应,结果各类企业通过出口方式来消化自己的产品也就成了必然趋势。如今,世界经济危机导致我国产品出口受到严重阻碍,大家关注的目光就不得不投向国内,刺激内需便成了应对当前困局的一项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刺激内需不仅仅是要让国内居民强化消费意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的消费能力能够得到切实的提高,如果没有实际的消费能力,就是有再强的消费愿望也是没有用的。如何提高国内民众的消费能力呢?根本的途径是改变目前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结构,把“藏富于国”改为“藏富于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为社会财富分配结构的调整指明了方向。就目前来说,减税无疑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举措,因为它在直接减少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可以相应地增加企业和居民的收入。鉴于我国实际税费较国际水平相对较高的现实,减税应该成为我国一项长期政策。 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也是调整分配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居民只有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他们才有可能把原本安排在这些方面的支出转移一部分用于其它方面,他们的实际消费能力才会得到提高。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以及减税政策的相继实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之中的比例势在必然。实际上,新《劳动法》和最低工资制度的施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合理的初次分配格局。只有分配结构合理了,居民的收入才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同步甚至于领先增长,一旦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社会保障体系又比较完善,那么其消费能力就会充分显现出来,其对国内快速增长的产品供应就会有很强的消化和吸收能力,这样大量国内企业对出口过度依赖的局面就会得到彻底改变。如此,我国内需拉动型经济就会最终形成,经济发展过度受制于人的状况也就不复存在。 正因如此,我们切不可把调整分配结构作为权宜之计,而应该将其作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长治之策。其实,这也和我国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全体人民文化和生活水平——相一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