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随笔]美国失业大潮卷土重来
    2008-10-31    作者:王龙云    来源:经济参考报
  美国总统大选的“最后一战”将于11月4日正式打响。在此之后的第三天,美国劳工部将公布美国10月份的失业率——一个让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和他的继任者都颇感棘手的尴尬数据。
  根据分析人士的预测,美国10月份的失业率将大幅攀升,有可能从当前的6.1%升至7.5%以上(今年年底则有望达到8.5%甚至更高)。
  这样的“高度”完全可与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后历次经济衰退中的失业率峰值比肩。回顾“大萧条”之后美国经济近几十年的发展脉络,其失业潮最为汹涌的时期发生在1982年年底,当年最后两个月的失业率双双达到10.8%。略逊一筹的两个阶段性峰值,分别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的两次经济衰退中,美国失业率分别达到了9%和7.8%。距离现在最近的一个阶段性峰值为6.3%(2003年6月),当时美国经济逐渐驱散了始发于2001年的“温和衰退”的阴霾,但就业市场却未随经济回暖而解冻,因此美国媒体戏称这一现象为“jobless-recovery”。
  本次美国失业大潮在凶猛程度上同样不亚于以往几次。目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美,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大裁员的消息由华尔街传递到零售、医疗、航运、汽车、出版、高科技等诸多领域。巴克莱资本公司分析师估算,今年以来美国就业人数已经减少了76万人,到明年年中,预计美国就业人数将每月递减20万人。
  进入9月,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失业大军进一步扩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9月份美国有200万人连续27周或更长时间未找到工作,占美国失业总数的21%;这一比例接近了2003年和1992年大约23%的高点位置。而美国劳工部的统计数字显示,还是在9月,美国公司进行了2269次有规模的裁员(单次裁员50人以上),为2001年9月以来的最高点。
  单凭失业率一项指标,很难对美国就业市场的疲软程度下结论,但其他多项指标同样显示,美国失业潮仍在泛滥。一是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在截至10月18日一周中,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大增1.5万人,至47.8万人;二是9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5.9万人,这已是就业人数连续第9个月下降;三是包括放弃求职人员或被降为兼职人员的一项广泛就业疲软指标达到了11%,为近15年来的最高点。
  就改善就业市场的具体措施而言,美国总统布什一直把减税当作“万能药”,这也是其入主白宫八年来所奉行的经济政策的核心。在2004年谋求连任之时,布什对选民说,自己的减税政策为美国经济创造了150万个就业机会。但当时的民主党候选人克里反驳了布什的说法,他说布什让美国国内损失了80多万个就业机会,而且“幸运地”成为美国历史上遭遇工作岗位净流出的首位在任总统。
  在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的就业改善方略似乎更受选民青睐。这位民主党候选人承诺,一旦当选美国总统,在未来两年内,向创造就业机会的美国公司提供临时税收优惠,公司每提供一个新的岗位就能获得3000美元的税收减免。此外,一家公司雇佣美国人越多,其获得的税收优惠就越大。尽管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也支持延长失业保险救济期限的建议,还表示将停止对失业补贴征税,但始终摆脱不了布什时代的影子,让美国选民多多少少感到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相关稿件
· 金融危机波及风投 风投基金转向必需消费产品 2008-10-31
· 金融危机诱发炒瓷热潮 2008-10-30
· 世行认为拉美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异 2008-10-30
· 面对金融危机 曾林堂对豪华车市场仍乐观 2008-10-30
· 广交会:金融危机冲击显现 出口市场仍有空间 2008-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