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8-10-24 新华社记者:刘文国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最近,贵州省德江县县委、县政府办公室联合下文,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在限定时间内到县里新发现的“扶阳古城”参观游览,以期推动古城旅游。此举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 此前不久,贵阳市白云区为解决农民卖西红柿难,区委、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文,要求区内各单位干部职工每人购买100斤西红柿“助农”,也曾成为一时热议焦点。 对政府出台“红头文件”助推当地经济的良好动机,公众和广大网民并没有什么质疑。人们认为不妥的是,用发“红头文件”这种方式推销产品、推销景点的做法。 党政部门遇事发个“红头文件”,既显重视,又挺省事,在一定条件下也管用。但用发“红头文件”处理十分具体的经济问题,就要慎之又慎了。道理很简单,“红头文件”用之于具体经济活动,往往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干扰市场运行,破坏市场公平,弊大于利。过去多少年里,我们吃这样的亏还少吗? 改革开放30年,我们把生产力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让各种各样的“红头文件”退出对市场活动的干预,由此获得了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时至今日,不能用发“红头文件”这种简单化的办法来处理具体经济活动,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常识。为什么还时不时有地方的决策者干出违反这种基本常识的事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惰政思维在作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干的事,是依法制订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市场公平,做好市场服务;是保障市场有序运行的“裁判员”,是搞好社会建设、提供良好公共服务的“服务员”。这就需要政府大力转变观念,转换自身角色,付出艰辛努力。而一些地方的政府官员,思想和行动上的惰性很大,不肯为转换角色吃苦受累,至今仍在留恋计划经济时期动辄用“红头文件”发号施令。 干部的惰政思维必须打破,用“红头文件”搞推销的蠢事不能再干。各级政府应当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尊重市场规律,服务市场主体,在经济发展中既不“越位”,也不“缺位”,当好“裁判员”“服务员”,不当“运动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