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世界是有限度的,而想象的世界则是无涯际的。关于中国楼市,一场现实与想象的碰撞正在进行中: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最近一些地方政府开始陆续释放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拯救楼市”举措,“楼市迎来解放军”的说法开始成为其中一面流行的拉拉队小红旗。
笔者以为,如果从投资市场趋势的内在规律和价格的技术分析等角度来看,这种论调有自欺欺人的嫌疑。虽然黑暗中点燃一盏心灯的做法是值得赞赏的,但投资市场从来就没有雷锋式的“解放军”的存在,这是不容逃避的客观,如今的中国的楼市微妙局面更是如此。 出于有保有压考虑而松动的货币政策,并不足以成为一个解放楼市资金链的梯子。因为对宏观大环境的错误估计,导致许多开发商在前期“圈地”过猛和财务安排失误,这就相当于爬到树上摘果子时被突然抽掉梯子一样尴尬。如何全身而退,是吊在半空中的房地产商们的共同目标,但是当高利率民间借贷等极端融资手段已经将能放下树的都放下去的时候,房地产业必然进入自己搭梯子“自救”阶段———即用降价促销和滚动式开发来摆脱僵持局面。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产业内部淘汰过程,“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成为势力演变的核心规则。 僧多粥少,是在建未建房地产项目和可提供资金之间的真实写照。恐慌气氛已经弥漫房地产业的同时,做个简单的假设,如果这个时候有绳子能够把“深陷”其中的未开发完成的所有项目都“解放”出来,恐慌性抛售才是最大的可能。当恐慌性抛售遭遇向下的价格趋势时,经典价量关系给出的答案是“量增价跌”。当然,这种“大圆满”假设出现可能性是零,因为每场盛宴之后,总是要有人被晾在山顶买单的,所以才有如今“高位横盘”时的异像出现:一边是优势地产企业从容“出货”,一边是资金链干涸的房企瞪着眼睛干着急。 作为一个具有内在价格演进规律的投资品市场,按照价格规律之手的指引,完成一个荣枯相生的循环轮回是一种必然。楼市没有“解放军”,重要的是在下一个春天来临时,行业里哪些企业熬过了寒冬。撇开表面的口头争论迷雾来看地产龙头们近期的抛售,房地产巨头们过冬的准备一直没闲着,或许它们深深知道含颗只能用于拖延时间的“救市话梅”是抵挡不了秋凉之后的严冬的。没有人能够阻止价格渐冷的季节更替,正如当年谁也不能阻止其火爆上涨一样。 楼市和任何投资品市场里的游戏规则一样:谁顺应、利用了趋势,谁才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在楼价阶段性趋势的顶部尾端,有开发商拉涨停板出货,有开发商打跌停板出货,也有开发商拿地或者开工一半后被迫“卧倒装死”。不过经过这大半年来的表演,中国各房地产“操盘手”之间的水平高下,实际上早已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