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欧元走势与中国出口前景
    2008-08-29    作者:刘涛    来源:证券时报

  2001年以来,格林斯潘掌舵的美联储经过13次连续降息,将联邦基准利率从6.5%一路调降至1%,由此造成了两个对后来全球经济影响至深的后果:其一是低利率刺激美国房贷市场空前活跃,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大爆发埋下了隐患;其二便是终结了克林顿和鲁宾开创的强势美元时代。

  强势美元能否真正回来

  本轮美元贬值发轫于2002年初,在过去6年半时间里总体跌幅已超过60%。不过,自2008年7月上旬以来,美元指数突然发力,从71.91开始连续上涨,8月底稳固在77上方,暂时终结了美元多年的颓势。与此同时,主要非美元货币兑美元也几乎全线下跌。
  目前,要做强势美元已回归的判断还为时过早。原因:一是美国经济处于十字路口,即便根据乐观估计,美国最早也要到2009年才能彻底走出次贷危机阴影;二是随着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从峰顶逐渐滑落,短期内美联储无须为通胀快速上升而分散注意力,为让美国经济尽快重返快车道,不得不将升息过程一再向后拖延;三是从美元指数走势的技术面来看,近期美元的表现更像是超跌后的反弹,回归一个合理区间。因此,未来美元的走势仍需进一步观察,主要参照物包括美欧经济数据的整体表现、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各自的货币政策取向,以及美欧之间的政策协调。
  当前,能真正挑战美元地位的大概只有欧元。自1999年欧元诞生起,欧元兑美元在不到10年内就翻了一倍,2008年4月22日突破1.60大关。不过,这个数字显然有高估的成分,因为无论是从经济基本面还是升息前景来看,欧美都是半斤八两。于是,在近3个月的盘整之后,高估的欧元出现了下跌,而低估的美元逐渐转强。
  从美国的角度看,它显然已从过去几年美元的持续贬值中尝到了甜头。受美元兑欧元和其他主要货币贬值推动,2006年,出口只占美国GDP增长的16%;2007年,这个比例增加到33%。2008年一季度,在美国微弱的0.9%的GDP增长中,出口竟占到90%;而二季度1.9%的增长中,美元贬值引起的出口增长和进口下降合计贡献了1.4%。据统计,从2005年初至2008年初,美国出口增长近三分之一来自对欧洲的出口,其次是对亚太地区的出口,占到美国出口增长的22%。
  随着近期美元的走强,一方面,美国出口的黄金时代已告一段落;另一方面,虽然7月份以来国际油价从147美元的历史高位下滑,大体徘徊在115美元左右,但相对于50美元的廉价石油,美国依然要支付沉重的进口代价。可以想象,这对已经食髓知味的美国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而从欧盟角度看,在过去几年里,由于长期保持欧元升值态势,的确承受了出口减少和经济放缓的巨大压力。对于汇率波动,欧盟比美国更为敏感,因为传统上,欧盟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远高于美国经济,几乎是后者的两倍。据欧洲央行统计,欧元升值5%的局面每持续一年,欧元区经济年增长率就会减少0.9个百分点。2008年二季度,在信贷危机、高油价和欧元强势的交替打击下,欧元区15国出口乏力,经济13年来首次出现了环比负增长。因此,当欧元兑美元突破1.60时,欧元区主要经济首脑都不再公开支持欧元坚挺了。下半年,欧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刺激疲弱的经济恢复,其中出口无疑是一个重要推动力。美国要想让欧盟在这方面再做让步,难度较大。

  中国出口压力依然较大

  人民币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虽然兑美元双边汇率一直在小步慢跑,但由于严格钉住美元,因而相对欧元和其他非美货币仍以贬值为主,汇改头两年,实际有效汇率也一直在下降。但进入2008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彻底变化:一方面,从年初开始,人民币兑美元由慢跑变为冲刺,但进入7月底以来,人民币升值步伐戛然而止,目前处于震荡状态中;另一方面,4月份以来,人民币兑欧元已由长期贬值跃升为升值了。
  笔者个人的判断是,只要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续效应不继续恶化,市场信心逐渐稳定下来,美元基本能维持住目前对其他货币的优势,下半年美元与欧元将进入一个相持阶段。但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都希望看到人民币对其进一步升值,特别是美国,由于美元汇率反弹,下半年对欧元区出口将大幅下降,但美国又需要借助出口继续拉动经济,帮助其走出危机。因此,美欧通过“政策协调”来将升值压力转嫁给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是很现实的考虑。而这将使中国出口企业继上半年对美出口严重受挫之后,下半年对美欧市场出口进一步面临腹背受敌的窘境。
  对策方面,除了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继续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外,坚持以我为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浮动尤为关键,这就需要货币政策方面做出适当调整,例如,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通胀率继续回落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运用利率工具打消过高的升值预期。
  从一个更长远的视角来看,一些出口企业无论是加快产业升级或转向内需市场,转型的阵痛都是不可避免的。笔者并不主张所谓的“脱钩”论,但赞同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快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相互贸易和投资额,从根本上降低对美欧市场的出口依赖。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