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2008-08-22    作者:陈梦根    来源:上海证券报

  自今年以来,我国的物价水平持续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些学者呼吁政府实行减税来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帮助企业与居民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政府下一步可考虑的减税措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继续推进税费改革,除费减税;第二,加快增值税转型;第三,提高企业所得税起征点;第四,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第五,改革出口退税政策。

  今年以来,物价水平持续高位运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一些学者呼吁政府实行减税来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帮助企业与居民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最近财政部公布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财政收支盈余达11926.17亿元,这使得减税的呼声更高。
  税负过重,历来是备受诟病的社会焦点之一。过重的税收与税收的过快增长有可能脱离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从目前来看,减税是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适当增加居民与企业部门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减税有助于帮助居民与企业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减税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为减税创造了条件。上半年我国国家预算收入完成34808.19亿元,同比增长33.27%,国家预算支出22882.02亿元,同比增长27.69%,财政收支相抵盈余达11926.17亿元。万亿盈余说明,当前财政很充裕,这为政府推行减税政策提供了较好的时机和空间。
  笔者认为,下一步,政府可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出台减税措施:
  第一,继续推进税费改革,除费减税。中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关税费调整的问题。税收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关键在于激励机制是否正确。我国税收错误激励的主要表现为税费并存,费用过多,导致政府官员寻租空间增大,企业成本上升。因此,现行的税收激励机制需要改进,该征的必须征,该减的必须减。例如,加征燃油税、资源税,取消养路费。进一步推进费改税,并尽可能降低税费,有利于明确企业成本预期,降低寻租空间,从总体上将减轻企业负担。这既是应对目前经济形势的救急之举,从长远来看,税收激励机制的改良,最终也通过企业的发展带来稳定的税源。
  第二,加快增值税转型。中国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与国际上通行的消费型增值税相比,不允许企业扣除购进的固定资产,因此,税基大于GDP,对不是企业增值额的收入也要课税,影响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增值税转型是一项重要的“减税”措施,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增值税转型有利于增加企业现金流,提高企业设备投资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避免重复征税。
  第三,提高企业所得税起征点。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要素价格高企、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企业盈利空间明显减小,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为此,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扩大企业利润空间,最主要的是降低中小企业税负,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令人高兴的是,据报道,政府有关部门正研究将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从年纳税额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
  第四,再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近年来,个人所得税呈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个人所得税完成2135亿元,同比增长27.3%,远高于同期GDP10.4%的增速。据统计,在个税总收入中,工薪阶层贡献了60%的份额,而富人的纳税份额不到10%。一般认为,个人所得税增长快于GDP和居民收入增速是不合理的。我国已先后两次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2006年1月1日从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8年3月1日再次调至2000元。当前,由于物价水平持续高位运行,2000元的起征点已显太低。适时调整个税起征点,有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帮助居民更好地应对通货膨胀。笔者认为,可以将个税起征点定为3500元至4500元,以免频繁调整。同时,政府应适时调整个人所得税制度,待条件成熟,可考虑实行地区差异化的个税制度、以家庭为征收对象的个税制度,推动个人所得税的指数化,同时逐步从区分不同收入来源的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度向综合所得税制转换,综合计算纳税人各种形式的收入,同时允许纳税人扣除合理的生活开支。
  第五,改革出口退税政策。由于全球经济放缓、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许多出口企业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充分考虑企业部门的实际状况与承受能力,给予此类出口企业一定的缓冲期,否则人民币过快升值将引发大量外贸企业破产倒闭,进而严重影响就业,摧垮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出退税率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快实行转型和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的外贸环境下,在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时应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提高鼓励出口产业的出口退税率,如机械、电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

  相关稿件
· 减税负 抑通胀 保增长 2008-08-22
· 单纯强调减税可能加剧收入失衡 2008-08-21
· 过度减税会引发地方政府财政风险 2008-08-20
· 刘伟:减税政策或可平衡就业与通胀 2008-08-15
· 不宜夸大减税的经济效应 200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