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7-15 作者:国家开发银行政策研究室高级经济师 吴志峰 来源:上海证券报 |
|
|
上半年统计数据即将出台,预计通货膨胀仍在7%以上的高位,GDP增速连续第三个季度回落,但仍高于10%。回落较为明显的是出口,沿海地区以鞋帽纺织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面临的困境,已引起中央高层连环出动调研,房地产量减价滞也引发国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往外看,国际经济状况似乎还在继续恶化,美国次贷危机没有见底迹象,美元汇率可能因此继续走低,由此带动油价冲击150美元看来已毫无悬念,而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企无疑给世界经济蒙上了一片乌云。这些情况汇集起来,使中国经济呈现“另类滞胀”的特征,即通货膨胀与GDP趋势性回落同时存在。 在这种“另类滞胀”或曰“中国式滞胀”的背景下,各方呼唤放松货币政策的声音一波紧追一波。而我想说的是,“中国式滞胀”如果靠放松货币政策来医治,恐怕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货币政策绝不可能放松,政府眼下最需要做的是在从紧货币政策下由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变,并进一步采取扩张型财政政策,放松经济中的价格管制现象,以此打出一套政策的“组合拳”。 我认为,这套“组合拳”大致可以包含以下“拳种”: 其一,停止提高准备金率,果断加息,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在17.5%的高位继续提高准备金率,不仅空间有限,而且效果很差,成本高昂。央行应借加息一举摘掉“货币清扫工”的帽子,向市场重树自己形象。 其二,原则上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大幅放松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同时汇率管理层加紧实行对货币跨境流动的监控和管制。 其三,发行人民币债券,以大幅吸纳流动性。债券发行主体包括政策性银行、有业绩支持及投资项目的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等等,发行对象包括商业银行、出口企业、市场机构和普通民众。大力支持将过剩流动性疏导到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疏导到科教文卫、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等瓶颈领域。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热钱流入导致的流动性过剩机遇,放弃将过剩流动性疏导到国外的错误思想,后者已被证明是无效的。 其四,由国家财政支持,对三农、节能减排、中小企业、科教文卫的投资实行财政补贴或减税,尤其要在从紧货币政策下建立向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的财政担保基金,用财政支持小额贷款的发展。 其五,国家和西部省份财政联合设立产业转移基金,创建工业园区,支持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集体转移,在中西部工业园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的有机成长。东部发达地区财政要设立产业升级基金,在促进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基础上,支持企业实行产业升级举措,包括开展创新研发、品牌营销和物流网络,帮助企业在产业升级中降低成本,增强发展的信心。 其六,在加息情况下,放松对油价、电价等生产生活价格的行政管制,消除价格管制对经济的扭曲效应。以扩张性财政支持粮棉肉蛋禽的生产供应,同时对受通货膨胀严重影响的企业、地区和人群实行财政补贴,或进行结构性的减税措施,缓解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 显然,这套组合拳的核心是从紧货币政策与扩张财政政策的组合,在总量上依靠从紧的货币政策来调控通货膨胀,同时辅之以结构性的扩张性财政支持。货币向左,财政向右,以此应对“中国式滞胀”,确保中国经济继续又好又快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