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产业转移须有产业梯度为基础
    2008-07-11    福建 杨绍福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新华网新华视点7月6日报道,人民币汇率升值、出口退税下调、加工贸易政策收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成品油价格居高不下、煤电油运力紧张……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重重压力之下,我国东部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大户”,悄然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

  新一轮产业转移是双赢的,既能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产业支撑,又能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创造条件。不过,就目前来看,新一轮产业转移存在两大难题。
  问题之一是产业转移不能等同于污染转移和低水平转移,而是要在转移中确保中西部的生态不受破坏,而且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厂房搬迁。特别要注意污染转移问题,在某些地方过于看重局部利益、短期效益的情况下,这种风险比较大。
  问题之二是产业转移较为容易,但促使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互补、建立合理的产业梯度才是真正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产业转移中,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的形势和压力甚至要比中西部更加严重。因为如果东部地区不能提升其产业竞争力、打造龙头企业群,那么不仅东部地区可能在产业转移中被掏空,陷入和中西部的直接竞争,而且可能导致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缺乏龙头企业的订单和品牌带动作用,影响产业转移的力度和速度。
  产业转移的理想局面应该是东部地区保留一些高端的、集成的、品牌性强的企业,他们在品牌、口碑、质量、渠道上都有较强竞争力;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有一定的品牌美誉度,不会陷入无序的恶性竞争循环中。而转移到中西部的企业则承接一些相对中下游的产业,可为东部企业代工,可切入到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也可以提供一些基础性、服务性、能源性的后方支持。
  要打造产业梯度,关键在于东部企业要打造品牌、提高质量、努力夺取产业高端、提升市场竞争力。这其实也是东部企业在努力实践的事,但路上的风险、压力和难度可想而知。比如品牌,在这方面东部企业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这主要是相对自身而言,真正面对国际企业的竞争时,我们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只能通过降价来获取份额,能正面和国际企业竞争的还不多。又如占据产业链高端,其重要性和难度都不亚于品牌的建设。但因为产业链高端一般需要较高的技术、资金支持,很多国内企业都难以取得较大突破。
  品牌建设和占据产业链高端这两大难题限制了东部企业的竞争力,它同样也将影响产业转移的力度和效果。由此观之,这已经不是个别企业的事,而是关系到整个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性问题,直接关系到东部提升、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这个问题靠企业远远不够,靠东部地区也还不够,更应该有国家层面的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打造东部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是在支持中西部的产业转移。建设好产业梯度、促进地区间的产业互补,应靠举国之力来支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