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石油与铁矿石在内的大宗商品“涨价风暴”正肆虐全球。其中,国际油价从2007年初至今已飙升了2倍多。而2008年铁矿石价格又大涨70%以上。
油价持续快速上涨,大幅推高了诸如运输等行业成本,而长距离的运输成本的提高,又侵蚀了欧美与新兴市场之间的产业成本级差。 此轮油价上涨发端于2007年1月,从50多美元一路攀升至目前的140多美元。如今处于历史高位。美国高盛预计,国际油价今后两年内可能攀升至每桶200美元。 对于油价暴涨原因,众说纷纭,一般认为包括以下因素:一是原油需求上升;二是投资者投机炒作;三是美元持续贬值,推动了石油价格上涨;四是伊朗、尼日利亚等产油大国地缘政治紧张让供应更趋紧张。 高烧的油价首先冲击以燃料油为动力的运输行业。6月18日,物流巨头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发布报告称,由于美国经济放缓、燃油价格高涨等因素,2008财年第四季度该公司业绩亏损。其2009财年业绩预期也有所下降。联邦快递首席执行官弗雷德·史密斯说,是因为油价涨至历史高位和美国经济疲软损害了公司业务的增长。此外还有很多航空公司为了减亏,纷纷缩减航班。 而国际干散货海运指数也从2007年开始紧随油价飙升,这导致中国进口铁矿石的每吨运输成本比铁矿石本身价格还要高。原材料以及运输成本上涨,导致中国钢铁价格甚至超过了美国钢铁价格。《华尔街日报》发表评论称,过去大家都认为美国的产品一定比发展中国家贵,现在美国钢铁的价钱却是全球最便宜的之一,而中国的钢铁反而高价,因为美国的天然资源相当丰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传统产业正在大复活。 与此相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出口型经济增长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印尼、印度等实行成品油价格管制的国家已经难以硬扛持续上涨的高油价,纷纷减少补贴或提高成品油价格,这势必增加众多下游产业的成本。中国因补贴国内成品油而间接“补贴”世界的格局一旦改变,欧美与中国的生产成本价差会大幅缩小,欧美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动力就会相应减弱甚至消失。 其实,从2007年末以来,珠三角的大批企业倒闭潮已经折射出全球化步伐“变奏”的趋势。而今年初以来,温州上千中小企业也遭遇寒冬,纷纷关门停产。它们曾经叱咤全球的低成本优势几乎丧失殆尽。当然这不能全归罪于高油价。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今年3月已经警告说,“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把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推到了令人担忧的反全球化准星上。” 由于人口红利开始衰退,原材料以及劳动力等生产成本将继续上升,加上全球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紧张,美元本位制逐渐式微,在这三大因素主导下,全球产业经济尤其是中国经济必将步入一个改头换面的转型时期。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从外贸转攻内需也是大势所趋。 而除非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在未来1年内能快速回落到70美元这一水平上,否则,全球化确实也面临着倒退的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