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金融中心需合适的人才战略
    2008-07-02    作者:李华芳    来源:新闻晨报

  上海一直有重振远东金融中心的梦想,6月30日,上海推出《浦东新区支持鼓励人才若干意见》及相关配套实施办法,朝金融中心建设又迈进一步。此次“人才新政”意在吸引高层次人才,目标是将浦东建设成为“开放包容、激励创新、崇尚创业、充满活力的国际化人才高地”。

  金融中心首先是人才中心,这是2007年9月成立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共识。此举也正是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推出的一项具体措施,主要包括财政出资20亿元作为人才发展资金、提供3.7万套各类人才公寓以及在户籍政策方面对金融人才进行倾斜等。这些都直接具体针对目前的人才困境。对金融机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而言,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技能,因此工作的选择余地较大。尤其是在当下国内其他几个城市也剑指国际金融中心之际,人才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所以上海需要给出更为优厚的待遇,才能吸引到合适的人才。
  不过,政府提供优厚待遇只是人才引进的第一步。相对而言,政府手段只能被视为是打基础、作配套,不能成为市场的主导。例如,此次新政有望将浦东高端人才税负控制在20%-25%,大大低于之前的45%,此举有助于留住和吸引高端人才。但问题在于,政府之手也有可能会扭曲人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又例如,根据新政策,浦东将为符合一些具体条件的优秀人才或特殊人才优先解决户籍。如此一来,虽然可能吸引到政府想要的人才,但也可能产生排挤效应,将市场需要的其他人才排斥在外。
  简单来说,金融中心不能全是金融高管,也需要有基层职员,甚至还需要卖大饼油条的。好比说一个人要健康,就不能每天大鱼大肉,还需要青菜萝卜,才能营养均衡。对于金融中心而言,要健康发展,也是如此。其人才市场也需要错落有致,由市场来挑选合适的人才,使得整个金融中心成为一个有机体。更为重要的是,决策者必须意识到高端人才与“最适人才”之间的区别。金融中心固然需要金融业的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拥有博士学位就是市场需要的人才,还要看金融机构的具体需求才行。例如金融机构基于自身的需求以及预算的限制,可能仅需要一位本科但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但其可能因为学历的问题被排除在政府认定的高端人才之外。也就是说,企业认定人才与政府认定人才的标准可能并不一致。
  又由于金融机构直接面对市场竞争,选择合适的人才对其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金融机构比政府更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最适合自己,因为其需要承担选才出错的风险。而由政府来挑选人才除了会产生排挤效应之外,其挑选人才的效率也不及金融机构和其他相关企业。所以,政府固然可以在吸引人才的软环境上大做文章,但对于什么是企业需要的人才的具体判定还是交给企业为好。同样,此番人才新政也不妨稍作调整,改企业认定为先,将政府认定推后。之前浦东的政策已经对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攻关企业、研发机构等有所倾斜,在事实上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已有所认定,所以在选择人才上,不妨放手让企业自主选择“最适人才”,而对于企业选择的“最适人才”,由政府再定为高端人才,不失为提高引进人才的效率之选。

  相关稿件
· 上海奥运会男足半决赛门票售罄 2008-07-02
· 6月份上海二手房成交同比下降三成以上 2008-07-02
· 上海下一个目标:资金资产管理中心 2008-07-01
· 从伦敦的担心看上海金融业 2008-07-01
· 次贷危机中的上海机遇 200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