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祭的时候,次贷危机悄悄地登台上演,人们对1997年爆发的那场金融危机仍然记忆犹新,而次贷危机却再次无情地给世人上了沉重的一课。爆发于美国的这场金融危机,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大领域引发了一系列的恶性连锁反应,并通过国际金融市场波及全球范围,把整个世界经济拖向衰退的边缘。这让我们不得不对我国金融体系的构建进行重新审视,不得不更加重视金融稳定问题。
金融稳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对“金融稳定”下过这样的定义,即金融体系处于能够有效发挥其关键功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宏观经济健康运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稳健有效,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能够发挥资源配置、风险管理、支付结算等关键功能,而且在受到内外部因素冲击时,金融体系整体上仍然能够平稳运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既要推动中国经济持续成长,又要有效分散经济成长所累积的风险,同时还能使居民享受经济成长的金融财富效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稳定对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经济出现波动的时候,强大的金融体系往往起着“弹簧阻尼”的作用,能够减弱波动的持续强度。索罗斯认为,次贷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是美元作为世界货币时代的终结。但是我们看到,尽管次贷危机对欧美发达国家经济造成了剧烈的冲击,但是在这些国家并没有出现当年遭受亚洲金融危机打击的东南亚国家所呈现的社会动荡局面,社会秩序依然稳定,社会公众没有形成巨大的心理恐慌。欧美各国央行开闸放水,通过加大向银行系统短期注资的规模、扩大定期证券借贷工具的抵押品范围等措施,不断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使得危机得到了极大的缓解,由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得以遏制。 当前我国不断增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金融膨胀所造成的。金融膨胀是一种金融不稳定状态,在我国主要表现为银行体系信贷规模的极度扩张,大量银行资金被投放到经济领域,推动商品、资本品等价格膨胀,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并导致经济过热,同时伴随着整个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的增加。一般情况下,金融膨胀期的各个经济指标都呈现出良好状态,这就会对经济决策者造成一种经济运行平稳的错觉,如果不对金融膨胀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其所蕴含的不稳定性就会在膨胀达到恶性程度的情况下诱发危机的出现。我国经济层面流动性过剩日益加剧,货币供给的快速增长不断推动物价上涨,直接导致了商品价格膨胀,就是金融膨胀状态的典型表现。
正确理解金融稳定的几个判断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金融稳定问题,我们必须对涉及金融稳定的几个理论判断有明确清晰的理解。 第一,金融具有天然的脆弱性,其自身缺乏内生的稳定性。金融的产生,就意味着风险的出现,因为金融是建立在信用和资本两大基础之上,资本具有无限扩张的本性,信用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资本的本性,杠杆融资、跨期交易使得支付行为存在风险,由于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便随着金融与生俱来。 第二,货币稳定不能确保金融稳定,二者缺乏一致性。货币稳定是金融稳定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能够实现货币稳定的政策并不一定能够保障金融稳定。金融稳定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譬如资产价格的的剧烈变动、金融操作违规、金融市场紊乱以及监管不力等。最新的研究甚至还发现,由于货币稳定使得市场主体对经济具有过于乐观的预期,会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反而加剧金融的脆弱性。 第三,适度资产泡沫无碍于金融稳定,反而有助于金融发展。经济泡沫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因为预期的存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不可能总是保持一致,价格和价值相背离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只要出现背离就会产生泡沫。泡沫不可能被完全挤干,适度资产泡沫是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使市场富有流动性、经济充满活力,对金融资产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引发的适度投机行为还会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 第四,金融创新既能促进金融稳定,也能引发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对金融创新更多的是恐惧。但是金融之所以会出现各种创新,主要还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分散风险,有效配置资源促进金融发展。但是,现实中金融监管往往跟不上金融创新的步伐,金融创新反而会成为逃避监管的一种手段,金融漏洞的出现会在金融体系上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金融危机就到来了。
积极维护我国金融稳定
目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如何在资产泡沫不破裂的情况下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促进金融稳定,抑制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显著。如何维护我国金融稳定,避免金融膨胀或金融紧缩对宏观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我想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就是严格的金融监管,加强对不稳定的预防;另一个就是有效的金融调控,不稳定出现后进行及时地处置。 要加强金融微观基础建设,积极从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转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改革不断深化,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瓶颈效应越来越明显,“大一统”的银行体系必须打破,改变主要依靠银行间接融资的格局,扩大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比例。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下,银行等金融中介对市场经济活动的作用远远大于证券市场,但是潜在的风险也非常大,软预算约束、坏账率居高不下等金融风险在银行业大量沉淀积聚,严重制约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逐步建立一套由发达的资本市场、健全的货币市场和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组成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向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转变,为金融监管和调控提供一个坚实的操作平台。 要加强金融宏观制度建设,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范和处置制度。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经济越来越像一张更加细密的网,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市场经济大国,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如何在这张越织越密的大网中维护一个大国的经济安全,完善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制度显得至关重要。虚拟经济的繁荣具有迷惑性,比起实体经济来往往更加虚幻缥缈,毁灭的种子埋藏的也愈加深,越不容易被金融监管层发现。随着金融不断深化、不断创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逐步走向融合,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的难度越来越大,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大意,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当是良策。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