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监局局长于学军带队赴无锡和苏州调研,主题是宏观调控下企业的运营情况。调研结果显示,紧缩政策的效应,一是企业资金链呈紧张趋势;二是借贷成本上升;三是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下降。
货币紧缩政策的目的是防止高通胀和经济过热,这是没有问题的。但结果引起经济下滑、企业纷纷破产、银行坏账率飙升,那就好比将高烧病人送进冰库冷冻,高烧固然下来,但病人也会大大受损,疗效显著但结果很悲惨,不值得羡慕。但现在诸多信息显示,虽然货币政策紧缩,但在多个“非正规”渠道打开的情况下,资金面紧绷的光景可能会得到有效缓解。 央行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后,业内人士看到的只是投资者多了一个中期票据投资品种;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直接融资的步伐开始加快。金融系统的资金不通过信贷口子而是通过企业债券市场直接流入实体经济,从而直接增加了流通领域的货币供给。另一方面,包括保险资金在内的金融系统的资金也开始加快流入流通领域的步伐。目前城市建设资金中将近15%的缺口都会由保险资金来填补,这实际也是居民储蓄账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而银行其实一直也没有闲着,像“理财+信托”、信贷收入做成中间收入以及外币贷款暴增等等突破信贷额度的“擦边球”,公开或半公开的措施陆续而来。质的飞跃需要量的积累,今年以来金融系统种种应对紧缩政策的措施,会在年中看到效果。 最重要的是蜂拥而来的境外资本。这里不仅仅指的是近期“港币蚂蚁”大搬家,而且包括来华投资的FDI和滚滚而来的套利热钱。欧美经济陷入次贷泥沼,而中国经济增速高达10%左右,此时此刻国际资本会如何配置?人民币币值低估带来的套利收益率一年稳当当的10%,现如今中国经济货币紧缩导致境内资产打折,可想而知境外资金的热情会有多么狂热!今年一季度FDI同比增长高达61.3%,而去年同期不过11.56%。中国经济资金荒正好给国外资本一个饕餮盛宴。再加上美联储减息,今年一季度FDI增速将是毛毛雨,而后3个季度的增速才会可观起来。据长期观察热钱流向的学者估计,目前囤积在境内的热钱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随时会扑向股市和楼市。这种情形下,市面头寸紧张的情形得到缓解,再过一阵子也许会看到。 对于现在因为资金短缺而苦苦挣扎的中小企业而言,多个信息都向它们展示:资金荒的问题不可能一直这么持续,只要再挺一两个月,也许问题就没有现在这么严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