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王林日前表示,提高中小投资者新股申购中签率的方案正在积极研究之中,即在现行发行方式的基本框架下,适度降低机构中签率、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
当下中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弊病显而易见,集中体现在不同投资者新股认购的市场地位不平等。这直接导致了散户投资者成为被鱼肉的对象,而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中石油。一个中石油就让数千亿的社会财富完成由普通公众向机构和大户转移的过程,是明显的制度性不公平。 事实上,类似的演绎不仅只体现于中国石油这个单独的个案上。4月28日紫金矿业、三力士和濮耐股份三只刚上市的新股齐齐被封在跌停板上,原因也是在上市首日其股价被恶意爆炒。纵观A股市场,新股上市首日大幅上涨甚至被爆炒已经成为惯例。分析其背后的原由不难发现,新股发行中“资金为王”的制度让机构和大户直接控制了多数筹码,然后他们再借助于自身的宣传和信息渠道,人为地诱使散户投资者在二级市场高价接货,谋求短期暴利,从而才让所谓“新股不败”的神话一再上演。 事实上,如果机构投资者等资金大户与散户一样,也必须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股票,那么他们也必然会冷静地看待股价的估值水平,而不可能随意推高股价,所谓一、二级市场的差价自然不会存在。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资金看重了一、二级市场无风险套利的机会,并从中谋利,已经严重影响了货币政策的落实。例如,每逢A股市场有新股发行,都会使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发生波动,从而直接干预了社会资金的供给状况,不利于央行货币政策在利率市场调控作用的发挥。因此,无论是从微观交易制度的公平性还是宏观调控的政策效果看,改革新股发行制度都已经是迫在眉睫。 然而,从目前拟议中的改革路径思路看,着手中的改革尚无法达到市场合理期望的效果。正如开文所述,相关部门尚试图在“既定制度”框架中寻求妥协性的方案,对此或很难取得一个突破性的制度结果。 当下新股发行制度最大的弊病就在于过于相信“大资金”的市场判断力,包括赋予机构参与询价权力,以及按资金量大小摇号均是以此为出发点。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思维方式存在先天的缺陷:其一,机构投资者误判市场的状况非常多,甚至是直接助涨杀跌的元凶,这一点从基金“在6000点做多、在3000点看空”中可以清晰看出;其二,机构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在以“资金为王”的制度下,一、二级市场长期维持巨额价差符合其利益需求。而这一价差的长期存在,显然是市场制度不成熟、定价体系被扭曲的表现。 因此,改革新股发行制度需要从体制深处着手,而不是简单的因陋就简。特别对于多数国有资产而言,股市更是实现公有财富向社会公平分配的重要领域。相关改革理应从国民财富共享的思路出发,彻底打破资金强势话语权,并实现向普通投资者的全面倾斜。只有以此为未来新股发行制度的出发点,才是符合公众期望的改革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