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何时才能信任机构投资者
    2008-04-23    作者:马红漫    来源:东方早报
  今年以来,上海、深圳两大证券市场的跌幅已分别达四成左右,令部分地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缩水。据统计,受此影响,一季度湖南城镇居民人均股息与红利收入同比下降57.9%,财产性收入出现明显的负增长;同期,广东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93.33元,下降幅度高达14.6%。
  不可否认,前期内地股市的一轮强势上涨让很多投资者视股市为投资理财的良好途径。然而,蜂拥而至的投资者却在今年股市的波动中遭受到惨痛损失。事实上,从成熟市场的经验看,散户投资者直接入市并非普遍的选择。发达国家股市的一线的交易者绝大部分是专业金融机构,而广大家庭则是通过参加与其风险承受力相称的理财计划来间接参与资本市场。据统计,2006年约有48%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平均每3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共同基金持有者。
  这样的投资结构有其现实道理。一方面,散户投资者因专业知识与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条件不足,难以良好把握市场脉络;另一方面,市场可能因为非理性投资者众多而失去健康发展的基础。所以,调控部门一直把培养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作为促进证券市场良性发展的前提。
  但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基金业的发展现状尚难言成熟。在A股市场此轮股指深幅回调的过程中,基金在低位大幅度减仓的行为非常明显,甚至直接成为推动个股股价乃至大盘非理性暴跌的重要因素。相比较当初在6000点高位、60倍市盈率的齐齐唱多,基金如今却在几近腰斩的点位、不过20倍的市盈率水平上选择杀跌,让广大基民对其一贯标榜的价值投资产生了质疑。
  作为机构,基金追涨杀跌的操作风格更像是一般散户所为。这与其内部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无关系。所谓机构投资者不过是一个辉煌的名头而已,万事以人为本,基金操盘手的专业水准、实战经验与心理素质才是直接关系每笔投资成败的关键。
  但是,我国基金从业人员的素质现状却不容乐观。统计显示,2007年有近250位基金经理变更,而设立期限在4.1年以上的基金,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只有1.3年。这意味着大批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人或辞职做私募、或转型改作他行。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虽然从表面看现有的基金经理都拥有高学历的光环,但大多数都没有大资金操盘的经验,也没有经历过完整牛熊周期的历练。在人才缺失的情况下,当下的基金公司决策人员多为研究员直接转型而来,他们的操盘水准和实战经验甚至不如一些老股民。试问,面对这样的基金机构和操盘人员,散户把自己的血汗钱全部交给他们去投资,能够保证获得理性的财产性收入回报吗?
  财产性收入的稳定增长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民众资产结构合理化的必然要求。当前,除了租房等收入外,证券市场投资可谓是普通民众主要的财产性收入来源。因此,在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成为既定方针后,如何从具体操作层面给予制度性保障,就成为一个关键话题。就证券市场而言,我们固然需要机构投资者,但是更需要成熟而有效的机构投资者。
  相关稿件
· 杨迈军:期货市场金融机构投资者比例待提高 2008-03-31
· 美两政府房贷机构投资限额已取消 2008-02-29
· 机构投资者缘何出现估值幻觉 2007-12-04
· 韩国最大机构投资者明年将巨额投资本国股市 2007-11-13
· 张育军: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比例近五成 2007-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