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股市纠偏工程进行到底
    2008-04-22    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证监会 《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实行第一天,股市高开低走,这不是政策干预失效,而是在市场急剧下挫的过程中,这一提振信心的药还不够猛,这副药还存在较大的副作用。
    相对于限售股这只出笼之虎,镇定药不够猛。
    限售股之所以毒害性大,原因有二:一是限售股持股成本过低,就是利益的直白输送。虽然我们承认一些人持有限售股多年存在风险,管理层正因为如此对限售股怀恻隐之心。但我们必须看到,利益输送这粒老鼠屎已经坏了一锅粥。最典型的莫过于北京银行,在1997年和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革发行原始股时,制造了一批娃娃股东,有以上两位股东当时分别只有十三岁和一岁,他们斥资数百万元,现在已分别拥有北京银行股票市值超过1亿元和约2000万元。有人为此辩解说不违法,但娃娃股东拥有的股份超过银行高管,要说是正常现象,对不起,哄娃娃去吧。这些限售股目前不顾一切出货,尤其在市场下挫期,更是勇猛无比。那是因为按照成本收益理论,他们实在赚大了。
    二是限售股在源源不断的制造过程中,股改之后限售股的规模越来越大,形象地说,这是一个无法治癒的肿瘤,因此,仅仅将“未来一个月1%的限售股转移到大宗交易市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地产股与盐湖钾肥、天威保变等庄股以及ST股下挫,反映市场喜忧参半。地产股下挫是因为政策预期,房地产紧缩预期没有因为相关部门的澄清而改变,而媒体报道财政部税政司司长史耀斌表示将择机征收物业税,以物业税为主体建立完善的财产税体系。传言四起的结果,是地产股投资者成为惊弓之鸟。重仓股下挫是因为部分庄家希望获利了结,如果股市大涨,那么重仓者将继续减仓。如果盐湖钾肥5元的建仓成本在昨天以87元的价格抛售,将获得多少收益?面对一个已经被当地政府重组掏空了的公司,继续持有是不明智的昏聩之举;而ST股下挫则反映出新规的正向激励作用,因为ST股限售股东找到机构投资者接管将比较困难,只能在二级市场部分减持,预期变坏。
    管理层在出台了第一个政策之后,有必要尽快出台第二个、第三个政策,一则堵住政策漏洞,二则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继续稳定市场预期,让投资者了解,管理层有能力、有决心解决市场的疑难杂症。
    为此,我们呼吁管理层顺应市场之意,继续发出第二道、第三道金牌,将证券市场纠偏进行到底,使证监会出台的新规不至于孤军作战。
    具体措施包括:下调印花税;对于限售股不缴纳利得税的股东按照持股时间长短与获利多少征收利得税,以从根源上扼制明目张胆的利益输送制度。同时,要发展、完善做市商制度,将限售股股权流通尽可能引导到大量股权交易的市场,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如果管理层继续出台明确的纠偏政策,堵住利益输送的大血管,向所有投资者展示维护公平交易制度的决心,那么,市场将会得到正向激励。
    我早就说过,这绝非证监会充当单枪匹马的大侠就能够完成的使命。印花税调整牵涉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国有企业限售股的减持牵涉到国资委,金融机构限售股的减持牵涉到央行、银监会,货币政策是央行之责。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此弱势,再融资仍然萌动不已。针对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平安再融资方案可能由公开增发改为向银行定向增发,中国平安新闻发言人盛瑞生昨日对此予以明确否认。
    美国挽救资本市场信心的人,是央行行长,是财政部部长,甚至由总统亲自出面,而证监会负的是监管之责,无力对于市场信心起到关键作用。但一向最讲究市场化的人忽略了这一点,只有证监会冲在一线,如果没有后续纠偏政策出台,新规必定覆灭,证监会将再次遭到耻笑,那些伪市场派将以新规的失败为借口,继续挖空中国资本市场的公平基础。
  相关稿件
· 重组不是股市的救命稻草 2008-04-22
· [文摘•集萃]股市暴跌令居民财产性收入缩水 2008-04-22
· 股市纠偏需要更大诚意 2008-04-22
· 险守3000点心理防线:股市期待“组合拳” 2008-04-22
· [沪深股市•2008-04-21]沪深股市冲高回落 200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