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农产品价格直线上涨,一边农民又没有得到利益,结果是,获利少使农民越来越不想种植,农产品供给也就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城市居民生活负担越来越重。
日前,农业部组织调研组,赴北京、山东、河北等省市,选择粮食、畜产品、蔬菜三大类9个品种的农产品,对生产—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全程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这次农产品涨价主要来自成本推动和产后各环节加价;在农产品产销链条中,农民投入多、耗时长、风险大,但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少。(4月15日《人民日报》)
农业部的调查显示,1斤油菜,地头收购价0.4元,北京超市价2.2元,农民每斤只赚5分钱;1斤尖椒,农民出售价1.25元,超市零售价6.5元,上涨4.2倍。调查表明,粮食产销各环节每斤总成本中,生产环节占73.9%;一头猪(100公斤)饲养屠宰销售等环节总成本1532.98元中,生产环节占86.9%。 农产品总成本的增加主要在生产环节,这使农民的利润大大减少。而收购—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环节不仅利润空间比较平稳,甚至还有所上升——农民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农产品成本增加的博弈中再一次成为输家。笔者在清明节前后到农村采取召开小型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办法,也对农民在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中是否真正获利做了调查,结果与农业部调研组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农民确实在这轮农产品上涨中没有获利或者获利很少。 当前,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许多国家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增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出高度重视粮荒的警告,并且说,这次粮荒比美国次贷危机更加危险。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4日呼吁国际社会采取紧急措施解决当前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防止粮食危机在政治和安全领域造成更大的影响。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供应粮食。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除了坚决保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外,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靠什么来提高呢?让农民在种植农产品中得到利益、增加收入是关键。 一些专家表示,农产品涨价并不可怕,农产品价格长期过低,涨价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像当前的这种“涨”法,农民几乎没有得到利益,如何能增加农民收入,又如何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呢?发展农业生产是抑制物价上涨,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的根本,但是农民根本没有在涨价中得到利益,哪来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动力呢?一边农产品价格直线上涨,一边农民又没有得到收益,结果是,获利少使农民越来越不想在生产中增加投入,农产品供给也就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最终导致城市居民生活负担越来越重。 农民在农产品涨价中获利少是个大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显得相当迫切和重要。从短期看,国家要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对种粮农民大幅增加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减轻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的压力;采取国家给农产品生产入保险等措施,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加强流通领域各环节的价格监控,利用政策调节收购、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利润空间过大的问题。从长远看,应该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规模化、公司化经营试点步伐,提高土地单位产出效益,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一亩三分地中解脱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