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势在必行
    2007-12-25    作者:姜学军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为银行现代化、国际化重要标志之一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近年来已为越来越多的银行所重视,随各银行新融资产品的不断开发和工作力度的加大,贸易融资收入在银行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步提高。虽然国内各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程度不一,且如其他业务一样存在同质化等问题,但该业务在融资对象、范围等方面发生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正确加以认识,有助于该业务更加健康的发展。
  贸易融资的作用从改变企业的资金流到影响企业整个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融资是以国际结算为依托、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进出口商选择的结算方式直接决定了贸易融资的种类和操作流程,通过结算环节的融资,加速了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了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但是随贸易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已不仅仅停留于资金层面,由融资带动的服务逐渐扩大到资信调查、催收账款、信用担保等企业的财务管理。如保理业务即是对企业采取赊销时提供的集融资、担保、咨询、收款、管账等为一体的一揽子服务,涉及企业的大部分财务管理。同时,一些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开始被成功地移植到国内,可以同时服务于两个市场,使外贸企业对内、对外业务的资金链实现了对接,如“发票贴现”就是国际保理业务在国内贸易中的具体运用,“订单融资”的申请人即含国际贸易项下出口商也包括国内贸易项下的供货商。
  为满足进出口企业降低汇率风险、有效控制财务成本等方面的新需求,银行开始推出结构性的贸易综合服务方案,如进口付汇时,银行可提供由进口贸易融资、人民币定期存款和远期售汇等三种业务组合而成的业务:在进口贸易结算项下需要进行对外支付时,由银行凭进口商提交的人民币保证金或人民币定期存款存单作为质押,提供进口融资并代为对外支付,同时办理一笔相同期限的远期售汇交易,在融资到期时,由银行释放质押的人民币保证金或人民币定期存款存单,并用于远期售汇交割以归还进口融资款项。出口收汇时,银行也可将多项传统和新兴的贸易融资产品、特色服务以及外汇交易金融衍生产品加以融会贯通,并根据出口商的具体需求“量体裁衣”,对相关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造和组合运用,通过一套完整的方案以获得最佳效益。
  可见,如今的贸易融资已远远超出“融资”本身,其所能发挥的效力涵盖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
  从直接提供贸易融资到银行通过提供担保使客户从第三方获得融资。国际贸易融资通常由银行的国际结算部和信贷部联合操作,因为国际贸易融资不是单纯中间业务,而是两种业务的结合或接替,即先是中间业务后是资产业务,所以国际结算由银行的国际结算处来进行,融资则由信贷部或公司业务部来完成。这种分工虽然由于银行内部机构整合而有所变化,但基本格局未改。由银行直接向客户提供的融资特点是:资金现实地从银行转到客户的账户上,实质是发放一笔贷款,银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赚取的是贷款利息和手续费。
  通过向客户提供信用担保,以使客户能从贸易对方或第三方得到资金融通则是近来国际贸易融资多样化的一个侧面,其特点是:银行并不一定实际提供资金,而是向客户借出自己的信用,从而弥补或增强贷款对象的资信,以便从他处得到资金支持。如“银行承兑融资”就是银行通过在客户的远期汇票上承兑,使之成为汇票的承兑人,汇票的流动性因之增强,方便了持票人在市场上贴现并融进资金。显然,银行仅仅在汇票上签字,没有垫付资金,但通过借出信誉,使客户通过市场解决资金问题。应用越来越多的备用信用证也是如此,银行通过开出备用证向出口商保证,一旦进口商不向出口商支付货款,则由银行来付。有了这样的保证,出口商即可放心地向进口商发货,进口商于是从出口商处得到了融资。
  这种趋势的出现,不仅方便了客户,而且也使银行在资金调度上更加灵活,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客户的资信及业务风险等多个角度来权衡利弊得失,决定是否融资及融资条件等。
  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从大企业转到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已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同一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相互依存,不论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还是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其资金的运作能力和效率都将影响着所在供应链的整体运转与管理成本。以往考虑到风险、成本等因素,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往往青睐于优质企业或大集团,尤其是那些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享尽种种政策优惠的同时,能从多方渠道获得资金,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却寻贷无门。
  随着银行经营理念和思路的转变,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开始为银行所关注,并有了专门为之设计的创新产品,如“供应链融资”就是其中之一。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银行在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前提下,对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提供的融资(由于除核心企业之外,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所以供应链融资的实质就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与传统融资方式不同的是,银行不再看重某个单独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而是关注其交易对象,看其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定及整体管理水平,如果供应链体系完整,银行就会对这些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安排。如中国银行(601988行情,股吧)的“融易达”就是一种供应链融资,它是在以赊销为付款方式的交易中,在买方签署书面文件确认基础交易及应付账款无争议、保证到期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银行在占用买方授信额度的前提下,不再占用卖方授信额度而为卖方提供的贸易融资。此种融资方式充分利用了作为核心企业的买方的额度资源,为周边的中小企业卖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实力。
  供应链融资既可以让中小企业得到实惠,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质量和稳固程度,也改变了银行一味依赖大客户的局面,培养出一批处于成长期的优质中小企业,同时银行可以掌握供应链企业的全部信息,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可以更深入地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最终形成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多方共赢。
  从国际上看,近几年,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融资方式、市场组织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创新的步伐远在中国银行业之前。从总体上看,不仅强调和重视流动性、风险性及对国际贸易发展的适应性,而且积极借鉴其他市场的做法,使国际贸易融资更为灵活和方便,如移植了辛迪加这种组织形式,由多家银行或机构联合对大额交易共同提供融资;采纳了证券市场的管理经验,运用诸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评估融资风险;通过地域分散化来降低整体风险;采用出售、贷款证券化等方式优化融资组合;甚至出现了二级市场,一改贸易融资缺乏流动性和透明的弊端。可见,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还是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必须不失时机地创新,方能融入世界潮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