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率”齐动鏖战通胀
    2007-12-12    王栋琳    来源:中国证券报

    时隔十一年之久,通货膨胀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货币政策也被推上风口浪尖。上周末央行刚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昨日公布的CPI数据又给市场带来了加息预期。无论年内会不会再次加息,“紧”字当头的基调已定,货币政策与通胀的战斗正酣,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可能继续组成货币紧缩“拳”。

防止“农业通胀”转向全面通胀

    通货膨胀并不是中国独自面对的难题。国外专家把今年全球物价上涨称为“农业通胀”,即全球农产品、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动的物价上涨;而中国、印度被认为是全球食品需求上升的源头。
    在上月中国创出11年新高的CPI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仍是最主要的推动因素,上涨18.2%。粮食、猪肉、油脂、鲜菜都表现出强劲的上涨。“低价”食品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有的观点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对于农民收入过低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政府有可能容忍温和通货膨胀。但更多专家关注通胀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稳定的危害。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针对食品价格涨幅高,应该加大结构调控。
    更令人担忧的是,结构性的通货膨胀背后,隐藏着全面通胀爆发的风险。11月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涨幅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成明显通货膨胀列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而要防止全面通胀,就必须对通货膨胀的货币源头加大紧缩力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走向台前。

“三率”不妨齐动

    面对连续四个月高于6%的CPI涨幅,继续加大货币紧缩力度的预期已经深入人心。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三率”可能继续组成货币紧缩“拳”。
    弗里德曼早就指出,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个货币现象,也就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从2005年开始,中国积累3年的流动性过剩终于酿成通胀风险上升。
    从削减供给角度,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升值将是货币紧缩的“必由之路”。央行公布的11月金融数据中,货币供给增速仍然较快,这对未来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造成新的压力。
    加快升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通货膨胀与升值不到位可能有一定关系。物价上涨导致了实际汇率的升值,其结果是降低出口竞争力,类似于升值的效果。余永定等专家认为,通过通货膨胀来减轻升值压力的做法不可取,损害国内利益。今后应该更“主动”升值。
    今年紧缩政策频频出手,年内已经5次加息,央行上周末年内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日表示,造成目前的情况,“并不是因为2007年对冲力度不够大,而是此前的对冲力度和今年相比相对较弱”。市场人士认为,出于“纠偏”的目的,频繁的货币紧缩政策明年势必会延续。
    从抑制需求角度,未来提高利率的可能性仍在。今年以来CPI涨幅4.6%,为了弥补实际负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还需提高近100个基点。不过受制于国内外因素,目前在加息问题上,央行表现得更加审慎。专家建议,运用不对称加息,提高存款利率补偿通胀,同时维持贷款利率不变以抑制银行放贷。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