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计价基准的货币之争
    2007-11-21    作者:陆志明    来源:证券时报

  作为第三届欧佩克首脑会议主要成就,日前公布的《利雅得宣言》涵盖了此次高峰会议的主要议题:承诺将保证国际原油市场的充足供应,强调欧佩克成员国将努力实现充足、及时的原油供应,加强环境保护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峰会还正式接纳厄瓜多尔重返欧佩克,成为该组织的第13个成员国。
  对比此次会议前后媒体所披露的议题安排,可以发现美元贬值带来的石油美元危机并未进入宣言。这可能是欧佩克在对美外交战术上的一种选择,此次欧佩克首脑会议有意忽略了美国的原油增产呼声,但同时作为某种意义上的补偿,欧佩克也未在公开场合讨论原本计划中的石油美元贬值与国内通胀的问题。
  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来看,承诺保证国际原油供给、不公开讨论石油美元贬值问题是“务虚”;而维持产能和高位油价、未来进一步讨论新的原油标价货币是“务实”。“予人以虚,留己以实”对欧佩克来说无疑是一招高明的选择。
  然而选择新的原油标价基准货币本身就是一项充满风险的行为,欧佩克内部最为积极推动石油美元制度改革的两个成员国———伊朗和委内瑞拉实际上均为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敌对国。上述两国之所以如此专注于推翻石油美元机制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削弱美国利用世界货币的优势控制石油输出国的实际经济利益,并以“油价牌”在政治上打击美国,降低其军事进攻的可能性。
  而对于欧佩克的其他大多数成员国而言,美元的持续贬值削弱了石油美元的购买力,同时加剧了产油国内部的通胀压力才是原油计价基准货币制度改革的最迫切动因。从这个视角出发,影响未来原油计价基准货币制度改革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美元是否会持续贬值;二是以美元为主的原油计价转为其他货币,如欧元、日元或者欧佩克自己设立的货币单位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就美元是否会持续贬值来看。短期内美国经济面临房市萎缩、次贷危机和就业不振等因素的影响,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贬值为主的汇率政策有助于刺激复苏,摆脱目前低迷的经济困境。并且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美元贬值至少大大刺激了美国的对外出口,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超预期达到3.9%,其中出口部分的增长率高达16%以上。因而如无意外,美联储降息和美元贬值未来至少会持续到此轮经济衰退结束,也即美联储此前预期的明年中期。此外,从外部效应来看,由于受美元贬值的影响,10月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出现不升反降的状况,美元贬值将增加美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筹码。
  从中长期来看,不论是美国房市危机,还是美联储降息均属正常的经济周期变化。即便是次贷危机也主要是由房市危机引发,一旦美国房市企稳,次贷危机自然会逐渐消融。从这个角度来看,此轮经济衰退仍可归类于经济周期影响。经济周期因素是很难改变各国之间的相对地位,美国在全球的经济霸主地位也不会因此而改变,美元的强势地位自然也不会自此衰落,美元仍将成为全球避险货币的首选。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近期公开表示:美元仍属首先货币。美元贬值仅仅是应对危机的短期行为,美元的长期地位并未改变。原油计价基准货币选择美元可能会带来一些短期上的冲击,但是长期来看依然是正确的选择。
  其次,原油计价基准货币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计价的单一性和交易的便利性。计价的单一性是指主要采用某一种货币计价。如果采用不同货币计价,如美元、欧元、日元等,那么必须考虑相应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通常风险和不确定性要高于单一货币,同时也不利于相互协调。因而计价基准货币最好选择一种,而非几种货币。这也是为何欧佩克长期以来一直以美元计价原油的主要原因。
  交易的便利性则更为明显,美国在全球军事、经济与政治方面独一无二的霸主地位确保了美元成为世界性的硬通货。其他货币,如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更主要的是地区性货币,暂时还很难承担起全球性货币的作用。从这个逻辑出发,美元依然是原油计价基准货币的首选。
  最后,产油国国内的高通胀主要是其单一能源经济畸形发展的结果。单一依靠出口石油换取外汇,同时用外汇换取进口商品,其国内的其他经济部分极不发达,甚至很难满足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油价的飙升既增加了产油国的财富,同时也使其国内的需求进一步释放,对外进口的需求不断上升,出现高通胀是必然的结局。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状况,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各个部类是必然的选择。

(作者为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