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正走出信任低谷
    2007-10-31    作者:刘纯银    来源:中国网

  中国制造的产品在经历了牙膏、轮胎、玩具和食品等质量风波后,1万多家中国企业携带各种商品前来参加第102届广交会。他们借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向外界表明,中国企业正在积极面对“中国制造”信任危机,“中国制造”会以过硬的质量重新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

  前一段时间,一些国外媒体刻意炒作中国产品质量问题,通过以偏概全、蓄意夸大等手段,对“中国制造”进行恶意丑化。甚至把一个不合格的产品说成是全部产品不合格,把一个企业的问题说成是政府的问题。不少专家分析认为,少数西方国家企图以个别“中国制造”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为突破口,将一般的质量问题夸大,进而达到妖魔化“中国制造”和设置贸易壁垒的目的。表面上,他们像是在谈产品安全,但实质上却是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他们之所以要这样说或做,其主要原因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出口迅速增加,“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此情况下,一些国家不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中国的出口。当税收、配额等一般管制贸易手段难起作用的时候,少数国家便开始采取技术性手段,包括在产品质量上大做文章。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而且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历史性进步。29年来,中国产品出口能够保持年均17%的高速增长,这就充分说明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是被广大贸易伙伴和消费者接受的。也如已经参加过12届广交会的美国Microflock集团董事长史蒂夫所说,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产品的质量一天比一天好,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就象人无完人一样,中国暂时还不能保证所有产品百分之百合格。可以说,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保证其产品的绝对安全。尽管如此,但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仍然强调的:面对不足百分之一的问题,中方也会百分之百地重视。面对国外一些媒体对中国产品的“奇谈怪论”,他也义正词严指出的,相互指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加强合作才是有效途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此次风波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加大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提升“中国制造”的技术含量,扩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量。同时,中国政府层面也加大了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质量监控。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对外贸易交易会,广交会在保证参展商品质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所有参展企业和交易团对参展的商品和有关企业进行自查,核实以往出口的商品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如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将被立即清除出场。对于国际采购商反映产品质量问题较多的企业,问题一经查证属实,将取消其广交会参展资格。值得高兴的是:参加此次广交会的不少国外采购商表示,尽管前一段时间中国出口产品出现质量风波,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他们对“中国制造”依然情有独钟,他们用越来越大的采购量证明了对“中国制造”的信赖。据统计,本届广交会一期出口展区成交额达249.7亿美元,比今年春交会同期增长了4.1%,比去年秋交会增长了12.5%,欧美采购商人数比上届增加了9.3%。本届广交会出口成交和国外采购商双双增长,表明“中国制造”正逐步走出风波的阴影。正如广交会秘书长王俊文所说,在“中国制造”面临困境的时候,102届广交会出口成交量不降反升,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制造”是可靠的,国外采购商并没有受到风波的影响,依然青睐“中国制造”。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