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财富生成机制存在缺陷。如果资本市场只剩下金融股、能源股、地产股,如果中国的IT、实体经济产业富豪大批陨落,那么,中国的富豪榜很可能只是在佐证资产的泡沫。 据《新京报》报道,胡润榜单上今年身家过百亿的上榜富豪有75位,前13位企业家身家均在300亿元以上,平均财富为42亿元,比去年增加了100%,其中前50位上榜富豪的平均财富则比去年增长200%.据报道,胡润对富豪榜最为震惊的,是财富的巨大,以及上升速度之快。而其原因,在于股市和地产增值成了富豪财富的“鼓风机”。 此次富豪榜出台有两大背景,一是通胀风险,二是资本时代,这使得财富加速集中,但也可能导致中产阶层衰落。这不是中国内地独有的现象,欧美各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曾发生过,而我国的富豪榜(不管哪一个)也在印证这一规律。问题是,欧美各国基本拥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已经趟过了工业化这条艰难的大河,而我国却是数个时期集于一身,既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又迈入了资本时代的门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刚刚起步,人们盼望建立一个稳定的大比例的中产收入阶层,但财富的分配不均又随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而来。资源与财富的畸轻畸重,是尚处于工业发展阶段的中国经济的不可承受之重。 通胀时代的财富集聚效应不必多说。我国的通胀风险已现征兆,如何防止通胀带来价格的全盘扭曲,以及通胀对于中产阶层财富的消极影响,已成当务之急。至于资本市场,固然如人所言,是一个财富管理的基础性平台,也能够在资产重估期成为财富的发散地。但撩拨人们神经的是,房地产商仍然扎堆上榜,前十名里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达6位,前100名富豪43位涉足房地产。房产富豪们随着今年的股价大幅度上升,以及土地价格的上升,财富获得了明显的增长。 以往大城市居民在购买房子时,奉行“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而对于地产类上市公司的价值,则奉行“第一是土地,第二是土地,第三还是土地”的法则。所以,中国囤地最多的地产商位居富豪榜前列,恰与这一理念吻合。同时,也印证了通胀时代“实物资产为王”这一判断,通过资本市场给实物资产估出天价。 由此,我们看到了许多近似的财富生成链条:银行贷款-土地-上市-高地价-高房价,财富就此形成。在理论上土地属全民所有,而土地资产收益却各归其主,如何让普通民众也能充分享受土地增值的收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房地产富豪进行道德判断没有太多价值,应该反思的是畸形的财富形成机制。原本资本市场与银行一样是企业的融资手段,在成本权衡之下进行取舍,而现在则成为某些人资产重估幌子下重要的生财之道。人们担忧的是,大股东的财富增值是否成为账面游戏,它刺激了资本市场的畸形发展,却使实体经济失去了依托。为泡沫而泡沫,结局是泡沫之后一地鸡毛。 这些风险意识绝非杞人忧天,尤其是资本市场并不规范的前提下,部分财富并非集聚到了有才能的人手中,一个月前令人称奇的神秘散户刘芳,以及现在炒得沸沸扬扬的“少年股东”事件,都在提醒人们,中国资本市场财富生成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如果资本市场只剩下金融股、能源股、地产股,如果中国的IT、实体经济产业富豪大批陨落,那么,中国的富豪榜很可能只是在佐证资产的泡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