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动力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上海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城市(据《新闻晨报》10月6日报道)。
其实,从城市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轨迹看,城市本身就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平的标志,并且可以预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在以前、现在,而且在以后的社会进程中,城市化水平仍然会是一个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尺。所以就此而言,国家统计局上述以城镇人口与地方生产总值数据为标准,对国内城市化进程作出的相应评介,应当说,具有相当的积极含意。 但是在此想指出,就像蒸汽机发明与使用标志着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一样,社会经济发展至今,人类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也同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与深化。换句话说,现代人类对社会进步的认识,也不再像工业革命初期那样仅仅满足于对生产效率的追求,而是更加注重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发展与环境、人与人、经济与政治等方面协调关系,并力图以制度来保证这样的和谐发展状态得以实现。所以作为如此认识进步的反映,在现代,人们往往在对城市化水准作出评介时,不仅会有相关的城镇人口与地方生产总值数据,而且同时还有相关的环境影响、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公平关系等综合性数据统计,并以此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作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发展水平评介。而不再简单只以城镇人口与生产总值作为评介对城市化进程水准高低的标志。 因此显而易见的是,在人类对城市化认识与早期已有很大不同与进步的社会条件下,国家统计局仍然只以城镇人口与生产总值数据为中心指标,并对相关的地方城市化水平作出相应评介,固然不能说是错。可由于在如此评介中,缺少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必具的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指标,因此人们很难就此对这种城市化进步作出是否符合社会要求的判断。因为,一个城镇人口与生产总值有惊人增长的城市,同时也可能是一个环境污染严重、社会贫富差别巨大、权利公平有着很大问题的不和谐城市,而这样的城市化显然不是,也不应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进步目标。 所以,作为一种城市化衡量指标,虽然城镇人口与生产总值仍不失为一个重要数据,可如果同时没有相应的环境、社会公平等方面社会公共指标,人们显然仍然不能对如此的城市化水平作出相应符合时代要求的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