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看到,在我国刚刚兴起的私募股权基金(PE)中,又多了两支本土化的生力军——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和东海创业。加上此前成立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以及鼎晖、弘毅等,这四支力量就构成了我国本土PE的“先锋”集团。 四支“先锋”各具特色、互相补充,基本代表了未来一段时间里我国本土PE的发展形态。天津股权基金协会作为我国首家PE协会,其“官助民办”的模式,将在政府与PE如何良性沟通、有效促进PE发展方面作出有益探索;东海创业无论其发起设立、运作模式还是投资理念,无疑最为市场化和本土化;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主导、国企投资的PE,属于“国家队”性质,将在发展“中国特色”的PE方面作出积极尝试;鼎晖、弘毅等本土PE,则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发达国家PE的发展模式,甚至有部分外资参与进来,有可能走出一条“中西合璧”的发展之路。 在这里,笔者忍不住要为本土PE先锋们的涌现大声叫好。 一则,这些先锋是我国本土PE发展的“铺路石”,其发展中的成败得失,将为后来者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统计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PE每年投资额已占到GDP的4%至5%,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我国这一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时,我国PE中95%以上是外资PE,未来我国本土PE发展空间巨大。 二则,在我国经济长期看好、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资产存在巨大的溢价空间。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外资并购这几年来迅猛发展。本土PE的出现,将使更多本土企业能与外资一道分享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则,本土PE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本土企业的发展也上了一个层次。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曾几何时,各种“炒房团”、“炒煤团”层出不穷,即使非法集资也不少见。这些低级、原始甚至非法的资本形态,不仅严重扰乱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利于企业、产业的升级。而东海创业作为长三角地区首家人民币PE,其出现标志着,企业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发展模式,都出现了质的变化。 当然,我们在叫好的同时也应看到,本土PE发展仍面临不少障碍。尽管包括央行在内的不少部委高官、地方要员为本土PE发展鼓劲,学者、业界也为此积极奔走,但无论是法律法规层面,还是具体政策层面,仍有待进一步系统化、明确化、具体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还是思想认识问题。我国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已有十数年,市场经济观念按理说应该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似乎还未绕开“公”与“私”的心结。 以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成立为例。尽管“私募股权基金”的“私”指的是“私下”、“非公开”,并非“私有”的“私”,但最终协会名称中还是去掉了“私募”两字。而对于此次成立仪式,天津方面也非常低调,并未主动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而仅仅三个月前,天津举行了一场以国际PE与国内中小企业对接为主题的“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天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大力进行了宣传推介,并不避讳“私募”字眼。 这种反差,耐人寻味。或许也正因如此,本土PE先锋们更需要我们的掌声,我们也更有理由大声叫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