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民营油企点燃生存火把
    2007-09-13    作者:吴睿鸫    来源:证券时报
  近期,能源巨头法国道达尔集团在辽宁完成对20余家民营加油站的收购,韩国SK、LG公司也登陆山东,计划进一步收购山东地方炼油厂、油库、码头、加油站,以把山东作为在中国拓展石油流通领域的据点。
  三个月前,全国90家民营油企纷纷投身外企。现在,世界能源大亨们再次点燃收购狂潮,纷纷从沿海城市登陆,划出自己的石油流通势力范围,民营油企犹如走到道路的尽头,它到底何去何从,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客观地说,民营油企不是没有进取心,更不是自取灭亡,而是民营油企生存环境日常艰涩。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民营油企规模小,没有稳定的油源。众所周知,要想在油品市场站立足,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有油源为依托。没有油源,就如同无源之水,其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没有根基。
  民营油企之所以没有稳定油源,其根源是国内制度设计所致。1999年,国家下发了38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内成品油批发业务由中石油和中石化负责,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又重申38号文件中规定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成品油批发专营权,进一步赋予其零售专营权,各地区新建的加油站统一由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全资或控股建设。
  尽管目前国家对民营油企政策有所松动,但民营企业要想顺利地生存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譬如说,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原油市场管理办法》以及今年3月的《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引手册》。从政策方向性上来看,僵化死板的政策终于有了破冰的迹象。可是,从具体规定来讲,企业的油库容积须达到1万立方米、注册资金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如此高的“门槛”,令众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面对这看似打开的大门,民营企业只能是“望门兴叹”,因条件达不到,根本没法进入。
  在中外资巨头对民营油企双重夹击下,国内民营油企每况愈下:1998年时的3340家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目前只剩下663家,其中经营情况较好的实际上只有一二百家,民营加油站也从5.63万家锐减到4.5万家,民营油企每年上缴给国家的利税由原来的1000多亿元滑落至400多亿元。
  前两天,商务部一份报告提出了市场越开放产业越安全的观点。国外的经验同样证实了这一点,在美国,除了五大石油公司,还有四千家小公司都参与石油行业中,韩国、日本等国家也都放开了。
  所以,政府应排除干扰,大胆决策,放民营一条“生路”,天不会塌下来。因为,很难想象,一个石油消费位居世界“探花”位置的市场,如果没有了民营油企的踊跃参与,这不仅一种悲哀,更会对中国能源战略构成威胁。当开放的中国成品油市场被国外石油巨头纷纷瓜分占据,且赚着丰厚的利润时,我们的民营企业到底在哪里?
  请给民营油企点燃生存的火把,这个行业会有灿烂的明天。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