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紧会议费这个腐败“筐”
    2007-09-03    张培元    来源:广州日报

    一次300人参与的普通商务会议,竟能用掉价值4万余元的一次性消费品。90%以上的铅笔和擦手毛巾使用后留在桌上,80%的矿泉水瓶中仍有水,70%的记录纸只在首页涂了只言片语。这些一次性消费品,会后竟然全部被废弃。(9月2日《解放日报》)

    一次普通商务会议即用掉4万余元的消费品,每年上海市60家四星级酒店仅此一项即消耗二三百万元。财务报表上的会议费科目,可真是个奇妙的“筐”。不起眼的铅笔、矿泉水、擦手毛巾等一次性消费品,就能装进二三百万元。那么,数额更为巨大的烟酒水果、吃喝招待、礼品馈赠,乃至娱乐安排等其他无关会务的消费支出又能装多少呢。
    我们见识过“史上最昂贵的会议”——2000年5月,某央企在武汉召开一个内部人事干部会议,短短3天竟然挥霍304万元、人均耗费2.4万元;我们见识过“史上最香艳的会议”——南方某公司一副总经理以重金召妓,居然捏造虚构成公司董事会会议费用予以冲账报销;我们见识过“史上最遥远的会议”—— 某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全球化与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45名与会人员,所谓的研讨只进行一天,其余4天时间则是在越南芒街、下龙湾、河内、海防等地游山玩水……
    从非旅游景点不去、非豪华套间不住,到频频赴世界各地“越洋开会”,会议腐败升级到令百姓难以忍受的地步。一位资深审计人员慨叹,现实中它已成为招待费的替身、公款旅游的替身、礼品纪念品支出的替身、奖金补贴的替身,多种见不得阳光的费用只需经过宾馆酒店开出发票,就能以“会议费”形式报销列支。因而有些贪官化公为私的手段,就是通过会议费的巨额发票套取公款。
    会议费这个“筐”里,装的应该是廉价实用的会议产品,而非个别人的腐败收益。期待各级人大权力机关,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盯紧会议费这个“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