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这种全程开放式的预算使用监督方式,有利于保障工程资金用到公众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资金不当挪用或浪费,减少大而不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能够更好地保障工程质量;有助于化解公众需求不断增长和公共预算相对有限的矛盾
据新华社8月20日报道,近年来,哈尔滨市拿出部分公共建设资金,由百姓决定该上哪些建设项目,并在工程规划、施工和事后的效果评估等环节参与意见,为民意的充分表达提供了平台,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有效遏制了工程建设中的腐败现象。这种被当地称为“参与式预算”的全新预算模式和政策制定方式,使政府预算编制更加公开、民主和透明,得到公众好评。
有关政府预算的通行做法,一般是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各个部门的要求和职能需要编制,报人大表决通过后实施。在人大的讨论中,通常只是针对预算构成比例,细化到具体项目的较少。近年来随着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的加快,各级人大加强了预算审查,而这毕竟只限于人大内部。“参与式预算”打破了政府预算的封闭式运行模式,扩大了社会参与层面,广泛吸收民意,是民主的进步。
在公共工程封闭性操作下,政府预算资金的使用、工程的安排,公众无法知晓;资金使用的效率,公众没有监督的权利;工程的质量,公众没有评价的机会。于是,我们不时看到,不少城市交通道路今天修来明天挖,“马路拉链”导致资金浪费、道路交通不畅,一些“政绩工程”更是劳民伤财,“豆腐渣工程”也屡屡被媒体曝光。
按照“参与式预算”管理模式,政府将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预算直接交给公众讨论,哪些项目能上,哪些项目缓上或不上,公众不仅有参与权,而且有决定权;项目编制通过后,怎样实施,公众也可以提出意见;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公众有权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监督工程的验收和效果测评。这种全程开放式的预算使用监督方式,其突破性意义在于:有利于保障工程资金用到公众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资金不当挪用或浪费,减少大而不当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能够更好地保障工程质量;有助于化解公众需求不断增长和公共预算相对有限的矛盾。
不仅如此,“参与式预算”还使政府公共政策决策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民主决策得到了充分体现。公众对于公共用品的需求最有发言权。虽然现在各级政府决策一般要经过专家讨论,但专家的意见毕竟与公众的诉求有一定差距,让公众参与公共建设预算,可以弥补专家意见和官员决策的不足,使公共预算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
“参与式预算”不仅适用于公共建设领域,在政府预算中涉及民生的其它领域也有很大的适用空间,如文化建设、教育投入、市政设施建设等许多领域都可以引进公众参与方式,让公众参与讨论和决策,让纳税人的钱真正用在广大纳税人身上,让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更加契合公众需要和公众利益。
当然,“参与式预算”是个新事物,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充分验证,不断完善。但“参与式预算”所体现的民主决策模式符合民意,有利于民主监督,是一种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政府预算使用方式。 |
|
|
|
|
|
|